1947年初,莱芜城下,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得知战败的消息,发出了一声慨叹:“我就是放6万只鸭子,共产党一天也抓不完啊。”这场战役的溃败,在国民党内部引起巨大震动,也让被俘的主将李仙洲心头留下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疑问。这个谜团始终缠绕着他,特别是对一位名为韩练成的军长,为何能在那样混乱的战场上神秘“消失”而未被俘,李仙洲百思不得其解。他后来曾向周总理提过,自己困惑了十三年,这究竟是怎样的隐秘过往?
秘密入党,潜伏者现身
韩练成并非寻常将领。早在1937年,在他与国民党阵营中的李仙洲做出不同选择时,韩练成已心向光明,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秘密加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此后,他便以一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身份,在暗处为党工作。
他在国民党军界逐步攀升。早年,韩练成就因中原大战的突出表现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后来在昆仑关战役中,他的卓越战功更获得了蒋介石的特殊召见与器重。
蒋介石将他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让他进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担任要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成为国民党第46军的军长。在国民党核心层内部,韩练成在“忠诚”的外衣下,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秘密联系。
军情速递,帷幄之中
莱芜战役打响前,韩练成的秘密情报工作达到顶峰。1946年下半年,他奉命率领国民党第46军从海口北上,途经上海时,他抓住机会在白崇禧公馆秘密会见了董必武。
这次会面,韩练成向董必武详细汇报了蒋介石在作战会议上提及的国民党参战人数、美军援助等核心情报。两人还商讨了46军进入山东后如何与共产党联络、配合行动的具体方案。
董必武分析了当时国内的内战局势,并传达了中央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指示,同时交代了韩练成后续的具体任务,包括以“洪为济”的化名进行秘密联络。会面结束后,董必武迅速将谈话内容汇报给中央。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发电报指示山东地区的部队尽快与韩练成建立联系。华东局迅速行动,先后派联络部科长陈子谷、华东军区秘书长魏文伯,以及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与韩练成会面。
这些会面确保了情报的畅通。1947年1月,韩练成奉命参加国民党在徐州召开的鲁南会战军事会议。会后,他立刻将国民党的作战方案递交给了中共华东野战军司令部。
随后,在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赶赴博山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韩练成又将此次会议布置的南北向军事进攻策略与布防情况转告给了中共。他还接到国防部长官的电话,得知蒋介石并未改变原定作战计划,他第一时间将这些重要信息同步给华东野战军。
会议推迟,致命抉择
正是这些精准的情报,让华东野战军得以采取“诱敌深入”和“主打运动战”的策略,赢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莱芜战役前夕,陈毅的部队于2月19日已经在莱芜地区对李仙洲部形成了合围态势。当时,李仙洲部正接到陈诚的命令,向莱芜地区收缩,恰好进入了陈毅预设的埋伏圈。
两天后,李仙洲接到王耀武的密电,命令部队撤离到明水以南。当晚,他在前线指挥所召集主要将领,讨论后续撤退方案,韩练成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李仙洲原本主张部队坚守莱芜,等待国民党后续援兵。其他将领各执己见,难以统一。韩练成则分析了撤与不撤的利弊,却并未明确表态。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韩练成心中清楚,莱芜城防御坚固,国民党73军军备充足,华野若强攻将付出巨大代价。华野真正的目的,是将李仙洲部引出城,在运动战中将其歼灭。
想到这一点,韩练成假装附和73军军长韩浚的主张,表示部队确实应该撤离莱芜地区。李仙洲看到众多将领都倾向于撤退,并明白他们大多抱着保存实力的想法,为了部队大局,他放弃了坚守的建议。
接着,李仙洲问道:“既然要撤退,那何时撤、如何撤?”韩浚提议“宜早不宜迟”,明天凌晨就可开始撤离。但韩练成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突围计划需要两军齐头并进,兵力集中,而华东野战军目前兵力分散,如果国民党部队过早撤离,反而无法保证兵力集中突围。
韩练成实际的目的是,让李仙洲部的撤离计划能推迟多久就推迟多久,为华野调整兵力部署提供充足时间。他提出,如果明天撤离过于仓促,很多部队还在城外,一部分与共产党部队缠斗,一部分与73军交叉存在,各部队收编需要时间。长时间行军所需的军备物资,也需要一定时间准备。
李仙洲听后询问准备这些需要多久,韩练成坦然回应:“应该要两天时间,23日上午6时,部队可准时撤离。”听完韩练成的陈述,李仙洲最终决定,部队于23日撤离莱芜。
神秘脱身,决胜一击
23日凌晨,国民党各部队按照命令在指定地点集结完毕,等待出发指令。李仙洲与韩练成一同走出莱芜城东门。到达东门后,韩练成以去城东面的高地找自己部队的团长为由,巧妙脱离了部队。
韩练成的突然离开,让46军群龙无首,部队一时间陷入混乱,不知所措。李仙洲虽感疑惑,但为了整个部队的安危,还是下令让大部队分两路向北撤离。
然而,韩练成“失踪”的影响是致命的,部队较原定计划推迟了两个多小时才出发。当李仙洲率领部队一出莱芜城,就直接陷入了华东野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到了中午十二点,国民党的部队才全部从莱芜撤离。华野四纵的一个师紧随其后,迅速占领了莱芜城,彻底切断了国民党退回城内的去路,对国民党部队形成了严密合围。
下午一点,华野的信号兵在天空中放出了三枚不同颜色的信号弹,这是总攻的信号。一时间,华野的战士们从东西两面排山倒海般发动攻势,李仙洲浩浩荡荡的部队瞬间被切割成数段。
部队之间无法正常联系,枪不能打,炮不能发,彻底失去了作战能力,陷入极其被动的状态。到了下午五时,李仙洲部队已经被压缩到吐丝口以南、港里一带的平原地区,完全丧失了抵抗。至此,莱芜战役宣告结束。
此次莱芜战役共歼灭国民党3个军的兵力,计6万余人。除了46军长韩练成和36师师长曹振铎得以顺利脱身,李仙洲部的高级将领非死即俘。
战役结束后,韩练成带着亲信悄无声息地从青岛乘船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报到。他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讲给蒋介石听。蒋介石听后非但没有责怪韩练成,反而专门下令,将他调入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任职。
没过多久,韩练成升任陆军中将,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参军处的参军。直到1949年年初,韩练成担任甘肃省保安司令后不久,南京国民政府的特务机关才察觉到他的异样,并当即下达了拘捕令。
但此时,韩练成早已在共产党地下党成员的秘密护送下,安全抵达香港,随后又被带到了解放区。自此,他正式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恩师牵线,谜底揭晓
时间来到了1973年。周总理在中南海的家中设宴招待特赦人员李仙洲。两人热络地聊起了往事。当聊到莱芜战役时,李仙洲终于鼓起勇气,向周总理说出了埋藏在心里26年的那个疑惑。
“总理,我有个问题13年都没想明白。”李仙洲说道。周总理正色问:“哦?什么问题?”李仙洲直接问:“莱芜战役时,韩练成是怎么突围出来不被俘虏的?”
听到这个名字,周总理脸上带着笑意,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韩练成就在北京,你们可以见面聊。”李仙洲从周总理的语气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便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两年后的1975年,周总理亲自致电李仙洲,希望他来一趟北京。周总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李仙洲能与黄埔老同学黄维谈谈心,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与韩练成见面,彻底解开他多年的心结。
李仙洲到达北京后,被安排到京西饭店入住。周总理为了方便他与黄维会面,特意让他搬到了前门饭店。周总理告诉李仙洲:“韩练成目前就住在前门饭店,你们可以约着见一下,聊一聊当年在莱芜战场上你们走散的往事,这或许能解开你多年的心结。”
那时韩练成已是兰州军区的副司令员,中将军衔。当他得知李仙洲在前门饭店后,他主动来到李仙洲的房间。刚进门,他就对李仙洲行了一个大礼。
韩练成略带歉意地说:“兄弟,我对不住你。当我在莱芜听到你负伤的消息后,内心很是愧疚。”李仙洲则豁达回应:“韩将军,话不能这么说,我应该好好感谢你。若不是我的部队被解决了,我还得在战场上负隅顽抗,即便我不死在战场上,也要逃往台湾,既见不到老友,更见不到恩师周总理。”
这句话表明李仙洲内心早已释怀。两位曾经身处不同阵营、地位今非昔比的将军,聊起了当年莱芜战役的往事。韩练成向李仙洲详细回顾了他所经历的一切。
李仙洲听完后,顿时恍然大悟,心中的怨气荡然无存。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莱芜战役的失败,是注定的。
冰释前嫌,各自归途
1955年9月,解放军正式开始实行军衔制。在授衔讨论中,有观点认为,以韩练成的革命经历,特别是他在内战期间的潜伏与关键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上将军衔。
但最终,依据韩练成1950年入党时的职务和1952年的定级,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心思缜密的周总理担心韩练成心态会受到影响,还专门找他询问意见。
韩练成对此向周总理表明态度:“周总理,新中国成立是值得庆贺的大事,我深感高兴,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我就不争什么上将、中将了。我当初选择跟你们干革命,就是因为我的心中有着正义,向往和平。国家给我中将这个军衔,是根据规定给我评定的,我非常满意。”
他坚持按照国家依据个人履历确定的中将军衔,不顾他人的劝说。至于过往的传奇履历,韩练成鲜少对别人提起,一直低调地生活。
李仙洲在1960年被特赦后,也“改邪归正”,开始在我党进行工作。他曾担任山东政协秘书处专员,为我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83年,韩练成将军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长期住在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他对亲人留下了遗言:“首先,我死后丧事从简。自己这几十年的经历,可谓是精彩纷呈,无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共产党,我都认真完成了任务。我对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感到骄傲,这一生,自己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思考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他用寥寥几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那种淡然的精神令人敬佩。1984年2月27日,韩练成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5岁。四年后,1988年,九十四岁高龄的李仙洲也与世长辞。
隐蔽战线,不朽丰碑
韩练成将军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典范。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共产党员,只有心怀国家,心怀人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莱芜战役的胜利,正是隐蔽战线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缩影。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战争的复杂面貌,也展现了真相被揭示后,曾为敌对双方的个人如何跨越历史恩怨,最终达成理解与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