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狂奔,5元以下的低价股正以每月超5%的速度消失。截至2025年8月,同时满足“股价≤5元+中报业绩增长+年内涨幅<5%”的标的仅剩7家。它们或是业绩翻倍的电力设备龙头,或是亏损收窄的周期反转股,在资金扫荡下已成为稀缺资产。
一、低价股加速消亡:牛市下的“硬币荒”
2025年的A股牛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推土机,碾压着市场的价格洼地。年初还有23家符合“5元以下+业绩增长+滞涨”条件的公司,到了8月仅剩7家,淘汰率高达70%。低价股板块整体市盈率回升至-11.57,但分化剧烈,盈利标的遭资金哄抢,亏损股则被加速抛弃。
这种挤压背后是资金效率的升级。国家队和机构资金正从题材炒作转向“业绩确定性”赛道,而低价绩优股因兼具安全边际和弹性成为首选。例如浙江永强这类5元消费股,一季度净利润增长44.53%,机构持仓比例较年初提升12%。
二、7家公司的生存密码:业绩为王,政策为翼
1. 高增长突击手:订单放量驱动盈利爆发
宏盛华源(4.54元)是电力铁塔领域的隐形冠军,中报净利润1.98亿元,同比猛增96.3%。它的爆发源于特高压基建加速,国家电网2025年铁塔招标量增长40%,作为山东电工旗下企业,其订单可见度已排至2026年。
石化油服(2.09元)则吃到了能源安全的红利。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68.8%,核心逻辑是油气勘探开支回升。中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新增钻井合同,让其服务单价提升15%。
2. 困境反转组:国资托底+减亏加速
中化岩土(4.04元)和云煤能源(3.87元)这对“难兄难弟”,正上演绝地求生。前者受成都国资重组输血,亏损收窄39%;后者依托云南焦煤整合,吨焦成本下降8%。虽然两者营收仍在滑坡,但毛利率已触底回升。
更典型的华塑股份(2.57元),作为长三角最大氯碱企业,其扭亏得益于RCEP贸易红利。上半年烧碱出口量增长22%,带动亏损收窄15.69%。连云港数据显示,对东南亚化工品出口量同比激增35%。
3. 稳健压舱石:高股息防御+龙头溢价
南钢股份(4.82元)和金螳螂(3.62元)代表另一类生存策略。南钢中报净利润14.63亿元,股息率预期超5%,成为险资打新底仓;金螳螂则凭借14%的装饰行业市占率,在房企暴雷潮中逆势增长,毛利率13.71%远超同行均值。
三、沙里淘金术:三招避开低价陷阱
1. 流动性红线:日成交额不得低于3000万
ST高鸿的教训摆在眼前,日均换手率0.19%,股价阴跌时连止损单都难以成交。机构席位数据显示,7家幸存者中日均成交最低的华塑股份也有1.2亿元。
2. 国资标签:4家地方国企的抗风险逻辑
7家公司中有4家背靠地方国资(山东、成都、云南、江苏国资委)。政策资源倾斜让它们获得双重保障:宏盛华源拿到山东专项技改补贴;云煤能源获云南焦化产能置换指标。
3. 订单验证:预收款与存货周转率指标
金螳螂合同负债增长18%,印证地产竣工回暖;石化油服存货周转率提升至2.1次,显示项目交付加速。这些数据比财报利润更能预判持续性。
四、资金暗战:机构抢筹路线图曝光
社保基金二季度新进宏盛华源前十大股东,持仓566万股;QFII则加仓南钢股份1.2亿股。它们的偏好高度一致:市盈率<15倍、股息率>3%、机构覆盖数≥5家。
游资则瞄准技术突围标的。氢能压缩机供应商金通灵(未在7家内但属2元绩优股)获佛山系席位买入1.3亿元,逻辑是其产品打入一汽供应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