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阅兵,东南亚几乎是“满勤”,唯独两张面孔缺席,让人一眼就看出不同。
一个是菲律宾,最近在南海安分了不少,没再搞出太多事。
另一个,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没来,倒不是单纯“不方便”,而是最近干的两件事,实在让人觉得恶心。
第一件事,发生在阅兵前几天。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去了东京,日本首相官邸,日本天皇亲自给他授了个旭日大绶章。
这是日本给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之一。
问题在于,这勋章的“旭日”图案和日本军国主义过去的那段历史,关系太深。
在新加坡国内,立刻有舆论批评,说这是“忘记了历史的伤疤”。
毕竟,新加坡当年可是被日本占过的。
官方说法是务实外交。
但李显龙当时毕恭毕敬、哈腰低首的样子,让人看着就不是滋味。
这根本不是新加坡的荣耀,而是耻辱。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和日本勾兑,是他们国家的事,咱就甭管了。
但是,这就完全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给他这个勋章。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日本就在筹划对抗中国这次阅兵。
包括在背后劝一些国家领导人别来中国。
目的很直接,就是要对冲影响力。
今年6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要访问中国,当时还传他可能也会顺道去日本,拿日本投资“大礼包”。
但这么久过去,他并没成行。
很可能,是嗅到了这种政治博弈的气味。
新加坡的情况,也差不多。
日本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投资方,李显龙给日本做个政治站台,帮它打舆论牌,换点经济利益,这事很现实。
不过,从结果来看,这算盘打得不响。
看阅兵那天的嘉宾阵容,哪边更有吸引力,一目了然。
第二件事,更直接地踩到了中国的利益。
就在前不久,印度提出要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一起巡逻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不仅表示支持,还扩大了合作范围。
具体来说,新加坡和印度签署了一份海军合作协议。
这下印度军舰就可以停靠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拿到后勤补给。
双方还计划扩大在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和演习。
新加坡对外说,感谢印度对马六甲巡逻的兴趣。
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默许印度插手这个全球最重要的航运要道之一的安全事务。
这事可不是普通的军演安排。
印度这几年多次放话,如果要遏制中国,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
一旦真动手,后果不难想象。
新加坡完全清楚这些风险,却还是拉印度下场。
理由表面上是因为印度是它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这样做,不仅让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脸上挂不住,更是把中国的核心利益摆上了桌。
这种背后小动作,不比菲律宾那种直接碰撞来得少危险。
至少菲律宾的挑衅是公开的,大家知道怎么应对。
新加坡这种暗地里布棋子的,防起来更麻烦。
其实,以前新加坡的动作比这还大。
比如那个“星光计划”,直接把部队和装备送到台湾搞交流。
那是当年现实不得不低头的时候,中方也只能一次次忍下去。
但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实力和影响力都已经今非昔比,新加坡这种做法,不可能长期不被追究。
东盟内部,就很可能第一个反感的,就是他们自己人。
看看菲律宾现在在东盟是什么处境,就知道新加坡这条路走久了,会面临什么结果。
台湾问题、南海局势、马六甲航道,这些可都不是小事。
尤其是马六甲,几乎是中国绝大部分能源和贸易输送的生命线。
在这个关口玩“小合作”,对中国来说,一旦失控,代价太高了。
而且,别忘了,这次新加坡缺席的舞台,正好是中国用来展示国际支持和友谊的场合。
前面日本劝阻领导人来华就没得逞。
但它至少拉到了一个看似中立的小国,帮自己制造对冲的媒体话题。
你看,李显龙那边捧着旭日大绶章笑,日本这边就能在宣传里把这个动作解读成“支持日本亚洲战略”的证据。
这就不是单纯的外交礼节了。
在外界看来,这是个很清晰的信号:
新加坡在关键节点上,愿意和日本甚至印度站在一起,而不是和中国保持步调。
这种信号的传播,比任何直接动作都更有渗透力。
对区域格局来说,也更可能在未来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