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没动手,美国零售巨头已经坐不住了!

特朗普那把熟悉的“关税大锤”,还没真正落下,只是在空中晃了晃,美国本土的零售商们就已经听到了风声。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治喊话,而是一次精准的“火力侦察”。目标看似是中国,但第一波冲击波,结结实实地砸在了美国自家的零售业命脉上。梅西百货、塔吉特、沃尔玛,这些掌控着美国人日常消费的巨头,罕见地站出来,用几乎一致的口径发出警告:情况不对,最糟糕的还没来。

这场戏的剧本,其实美国人很熟悉。2018年,特朗普就是用这套打法入主白宫的。对华加税、贸易战、制造业回流——口号喊得震天响,听起来全是为了美国的就业和赤字。

但结果呢?

关税加在了中国商品上,成本却由美国的进口商和企业消化,最终通过价格标签,转嫁给了每一个走进超市的美国普通人。这是一场“对外”的战争,子弹却打在了“对内”的经济循环上。

现在,他想故技重施。但这次的背景完全不同。

美国政府其实已经在悄悄加码,拜登的团队早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半导体和电池领域竖起了高高的关税壁垒。特朗普此刻跳出来,喊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税,等于是在现有关税上再“叠加上去”。

一个在野的挑战者,喊出比在任者更激进的政策,背后的算盘一目了然:搅动棋局,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他瞄准的,是中西部那些曾把他送上总统宝座的蓝领选民。他需要用“对华强硬”的姿态,去唤醒他们的记忆和支持。

但市场不是竞选集会,冰冷的财报不会为政治口号买单。

零售巨头们看得最清楚,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明的博弈,而是一场“连坐”。塔吉特的高管在财报会议上说得毫不含糊:“我们已经看到趋势,一旦关税政策扩大,商品成本会立刻上升。”梅西百货则直接暗示,可能要调整下一季度的进货计划。

翻译一下就是:如果关税真来了,货我们可能进不起,价格也绝对压不住。

沃尔玛的态度更直接。他们明确指出,新一轮关税必然推高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零售终端根本无法独自承受。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系统性风险的预警。美国当下的通胀虽然有所缓解,但核心消费品的价格依然在高位徘徊。

在这盆火上再浇一勺油,会发生什么?

零售商的库存节奏被打乱,消费者的购买力被进一步削弱,最终形成一个可怕的闭环:东西太贵买不起 -> 没人买导致库存积压 -> 企业利润下滑开始裁员 -> 更多的人失业买不起东西。

所以,零售商们的集体警告,表面上是为自己的利润叫屈,实际上是在为整个美国经济拉响警报:不要拿民众的生活成本,去赌一场前途未卜的政治秀。

特朗普的算盘里,一切都是竞选的武器。他坚信,“制造业回流”这张牌能为他赢得选票。但现实是,将生产线从中国搬回美国,成本高昂、周期漫长,更何况全球化的产业链早已盘根错节,根本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召回”的。

更关键的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由关税大棒挥舞的被动角色。

几年下来,中国不仅稳住了内部大循环,还成功开拓了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整个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远非昔日可比。特朗普的这记重拳,很可能还没打到对手身上,就先震麻了自己的手臂。

中国的商务部也早已把话挑明: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将坚决应对。潜台词很清晰,牌桌上,你出什么牌,我就跟什么牌。这场游戏,注定不会有轻松的赢家。

说到底,这场由特朗普挑起的关税风波,与其说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对抗,不如说是美国政治野心与经济现实之间的一场内部对决。

当一个国家的政策,需要靠牺牲民众的钱包和市场稳定来换取选票时,它到底是在“保护美国”,还是在“消耗美国”?

零售商们的警告已经发出,这只是第一声警报。真正的账单,最终还是要由美国消费者自己来付。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