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防务安全》9月7日报道,巴基斯坦在2022年亮相的“泰穆尔”空射巡航导弹,渐渐变成了南亚战略格局里不得不注意的一个新变数。
文章说,这款导弹由巴基斯坦国有的军工集团牵头研发,是RAAD-II的升级版本,最大射程能到600公里,反舰作战时也有大约290公里的有效攻击范围。
它用的是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属于亚音速,突出低空突防和隐身机能,装有成像红外末端引导头,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高精准度的打击效果。
报道提到,这款导弹既能搭载常规破片高爆弹头,也能携带微型核弹头,核常两用的灵活配置,让它有能力威胁印度的深部目标,比如机场、指挥中心、海军港湾以及航母战斗群。
与印度引进的阵风战机配套的SCALP远程巡航导弹相比,泰穆尔在作战思路和技术性能方面可以说是正面较量,而巴基斯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成本比较低,而且还能自主生产、持续维护。
文章还强调,泰穆尔已经成功和JF-17枭龙战机进行了整合测试,这就意味着巴基斯坦正把战略打击力量逐步转移到自主研发的主要平台上。
巴基斯坦的这个泰穆尔导弹和中国最近展示的“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在战略上的意义倒是有点相似的地方。
对中国来说,“惊雷-1”的亮相,标志着核三位一体中的空基打击力量全面建成,这让中国在核战略格局中达到了和美俄相当的水平。
虽然巴基斯坦的战略环境不一样,但道理差不多:多年来,巴基斯坦在空射远程打击方面缺陷挺明显的。
这几十年来,巴基斯坦一直靠幻影IIIIV带RAAD系列导弹来保持一定范围内的空射核威慑,不过这些机型已经老旧得不行,不仅在抵抗印度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空中力量方面力不从心,挂载能力和航电系统也逐步落后于时。
泰穆尔的亮相,意味着这一短板终于得到了弥补。
它使巴空军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空射核打击能力,让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较量中,能维持一种最低限度但靠谱的威慑力量。
就像中国借助“惊雷-1”补足全球核打击体系的短板一样,巴基斯坦也借助泰穆尔来填补在地区范围内对印度威慑中的空射力量缺口。
这样的相似,让泰穆尔可以当作是巴基斯坦的小型“惊雷-1”,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两者差距还是挺大的。
从战略角度来讲,泰穆尔的价值体现在好几个方面上。
一是提升了巴基斯坦进行二次打击的实力。即使遭遇印度的先发制人攻击,巴基斯坦也能通过战机携带巡航导弹,在空中实施反击,这对保障核威慑的可靠性来说发挥着关键作用。
第二,它对印度海军形成了实实在在的限制。印度正努力打造航母战斗群,想掌控这一地区的海上优势,但泰穆尔的290公里反舰打击能力,让印度航母不得不远离巴基斯坦海岸,这还真影响了它们的战略安排。
再者,这也给巴基斯坦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和出口的潜力。与印度大量依赖进口的SCALP导弹不同,巴基斯坦可以用更低的费用自主研制泰穆尔导弹,未来还能够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出售,帮助推动本国防务产业的发展。
更深入的含义在于,泰穆尔的出现,打破了印度在远程精准打击方面的垄断地位。
对巴基斯坦而言,这不仅是军事实力上的护身符,也是政治和心理上的一种战略慰藉,让他们在任何谈判场合都能有底气,不会轻易被印度压制住。
得说,泰穆尔的作战表现可不能少了枭龙战机的帮忙,实际上,这还说明背后有中国的技术支撑在撑腰。
RAAD系列起初只能靠幻影战机来配合使用,但幻影的老旧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作战效果。要不是有枭龙战机这个成熟的平台,泰穆尔的作战可行性还能谈得上吗?
可以这么说,泰穆尔依然算是中巴合作的一个延续和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