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1000 到营收千万,甜风启动《极简创业法》万人共读营

亲爱的朋友:见字如面。

我是甜风,C栈商业咨询的创始人,也是《极简创业法》的作者。

说起来有些诚惶诚恐,这是我第一次出书,从没想过它刚上市就能登顶京东、当当的新书榜第一名。

更意外的是,第二周我就收到了刘润老师团队的邀请,去他的直播间分享这本书,那一晚,居然卖出了1600册。

后来,我还被刘润老师团队免费邀请加入了进化岛……

这个我做了5年出书梦,终于实现了,甚至比我自己想象的结果,还要好。

其实写这封信,不是想跟你说我有多厉害。

相反,我想讲的是一个普通山里女孩的故事——关于我如何跨过一道又一道坎,才慢慢找到现在这条路径。

我总觉得,或许我的经历里,有能给你一点点力量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束微光,能照亮你脚下的路就好。

(左3是我)

四年前,我租下第一个工位,正式开始创业。

那时候的我,一边期待着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见,一边又盼着能遇到一群同频的人,一起并肩往前走。

闺蜜总笑我是“鸡血女王”:1年做了300场直播,花了1000多小时做1V1咨询。现在回头想,那时候确实太拼了——大女儿在作文里写“妈妈总在忙”,先生查出甲状腺癌的时候,我都没能完整地陪他一天。

现在想来,心里还是会揪一下。

可是只有我知道创业转型背后的心酸与苦楚,我想对正在看这封信的你说: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想轻资产创业,却不知道从定位、产品到成交该走哪步,怕踩坑;

营收卡在50万、100万的瓶颈,学了直播、社群却没看到增长,越忙越焦虑;

明明有专业度,却卖不上价,客户问“为什么这么贵”就慌了神,只能默默压价……

这些我都经历过。直到3年前,我才悟透“极简创业”的核心——不是做更多事,而是做对2件事:先打磨1款能打透用户痛点的尖刀产品,再找到把它高效卖出去的方法。

从前的我,用高三式的极致努力创业,终于做到了年入百万,把自己累进医院,女儿在作文里歪歪扭扭写着“我的妈妈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陪我”,才猛然醒觉:创业不该是“用生活换钱”。

后来靠着这“两件事”的逻辑,慢慢把节奏调了过来——现在的我,既能带着团队做出结果,也能陪大女儿写作业、带小女儿逛公园,真正尝到“左手商业、右手生活”的滋味。

所以请你一定花5分钟读完这封信。

它或许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能帮你跳出“越忙越穷、越忙越空”的怪圈,明白如何用“做对2件事”,慢慢活成“赚钱不费力,还能陪家人”的模样。

01

从“职场销冠”到“创业崩溃”:

有一技之长的人,为什么越努力越离自由更远?

我从江西井冈山的农村走出来。2009年揣着简历在南京跑面试时,兜里最值钱的,是“死磕到底”的念头。

父母劝“回老家吧,女孩子找个安稳活,别折腾”,我偏跟父亲赌:“3年,我要在南京买房,做不到就滚回老家。”

进了顶尖的企业家教育机构,从底薪1000元的销售做起,我把“努力”当唯一武器: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一天打200多个陌生电话,被客户骂“神经病”,就躲楼梯间擦泪,转身继续拨;同事周末休息,我跑客户、学演讲;晚上缩在8平米出租屋,背话术到凌晨。

老天好像真偏爱死磕的人:第2年成了集团销冠,月收入从1000元飙到8万;第3年,真的靠自己在南京买了房;28岁那年,我成了集团最年轻的分公司总经理,负责江苏市场。2018年,还收到公司奖励的股票,据说上市后价值千万。

外人喊我“人生赢家”,可深夜失眠时,我总问自己:“离开平台,我是谁?我的护城河在哪里?”

2021年疫情突袭,公司线下业务停摆,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我突然清醒:我要的不是“别人眼里的成功”,是能陪孩子逛公园、带全家旅行的自由。

我拒绝了老板的高薪挽留,放弃12年职场积累、千万股票、总经理岗位,裸辞创业——所有人说我疯了,但我觉得,这是抓住“人生第三选择”的最后机会。

刚创业时,我是“四无选手”:没启动资金、没成熟产品、没资源、没团队,唯一的“资本”,是12年攒的商业经验,和一部用来直播的手机。

我选了“个人品牌咨询”切入,推出1980元的社群产品。没想到——第一次发售,仅发朋友圈就日入10W+;前3个月收入破50W;7个月,线上营收超百万。

2022年,看着不少学员在我这里拿到结果,心里比自己做成事还踏实:

雅子是第一次独立创业,跟着我学做个人品牌,9个月就创收100万,稳稳跨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艳子之前总说在找方向,在C栈找到节奏后,几个月就赚到了人生里“最大的一笔钱”——17万,整个人肉眼可见地亮了起来。

还有五百强国企高管石总,疫情期间来的C栈,没想到5个月就带着团队完成了全年利润指标。

每一个“他们的突破”,都在悄悄告诉我:把自己踩过的坑、摸透的方法递出去,真的能帮人少走很多弯路。

可我没意识到,不过是把职场“死磕”的劲儿,原封不动挪到了创业里——

每天5点爬起来写复盘,雷打不动做“日课”:写精进、读《论语》、冥想、运动;硬扛近300场直播(视频号+腾讯会议交付),带着牙套直播8小时,嘴里磨出血泡;做了超1000小时1V1咨询,周末全耗在工作上,几乎没陪过孩子。

大女儿作文里写:“妈妈总在忙,根本没时间陪我。” 看到时心猛地一揪,转头却又扎进工作——毕竟,“努力”是我唯一会的事。

可瓶颈来得猝不及防:1980元的社群越来越难卖,有时忙整月才卖出20单;直播观看人数从几万掉到个位数,对着镜头时,嘴里的血泡都发烫,某天突然崩溃大哭:我明明比职场时更拼,怎么反而离“自由”越来越远?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3年3月的体检——先生查出甲状腺癌。

手术前,医生拿着文件念风险,我闭着眼签字,走出医院就蹲在路边嚎啕大哭:“为什么要我一个人扛?我倒了,孩子怎么办?”手术很顺利,医生却反复叮嘱:“得好好休息。” 那一刻才彻底醒悟:创业从不是“用命换钱”。我有技能、肯努力,偏偏不懂商业要聚焦——用最少精力换最大结果,竟把自己和家都拖进了死循环。

我身边太多人和我一样:握着专业技能(比如做了多年的设计师、老师、工程师),想转型创业或做个人品牌,却只懂“死磕努力”——学了直播就天天播,搞了社群就疯狂拉人,做了产品就低价走量。结果忙到见不着家人,钱没多赚,倒把自己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你也是这样:有一技之长,想靠它转型、赚钱、得自由,却因为不懂商业逻辑,只能用“拼命”换“瞎忙”,甚至连陪家人的时间都赔了进去……

那你一定要停下来想想:创业,难道真的只能是“用命换钱”的选择题吗?

02

80%的个人IP创业者赚不到钱,

不是不努力,是踩了这3个“致命坑”

昨天公众号后台,有位读者发消息:“甜风老师,我辞职做个人IP 3个月,每天拍2条短视频、建3个社群,月底算账,赚的还不够交房租——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创业?”

看着消息,像看到3年前的自己:从公司裸辞时,揣着12年职场经验,总觉得“死磕就能赢”,结果跟风做了几款产品,连先生查出甲状腺癌时,手里的工作都没停。后来熬了3个月瓶颈期,边学边复盘才懂:转型赚不到钱,从不是能力不够,是踩了“瞎忙”的坑。

今天就和你扒开80%职场转型者、个人IP创业者都在踩的3个“致命坑”——每个坑背后,都是我和学员用真金白银买的教训。

坑1:

贪多求全没聚焦,越忙越没结果

“甜风老师,我要不要学小红书?听说现在私域很火,我是不是该再建个社群?”这是我最常收到的问题。

·从事10年教育运营的佳佳,因为缺少商业模式,又累又不赚钱,加入C栈后,我帮她梳理了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佳佳一个月完成了年度财富目标40万+,后续她又合作了很多项目,实现事业的跨越式增长。

这就是转型的第一个死穴:把“做得多”当“做得好”。就像我刚创业时,既做直播又做社群还做1V1咨询,结果精力分散,什么都没做好。

真正的极简创业逻辑是:先把1件事做到极致,再谈扩张。

坑2:

只卖“课”不解决问题,知识付费早该“死”了

“知识付费已死”这句话,我喊了3年,因为太多人把“卖课”当终点,却忘了用户要的是“结果”。

•女老板的私人商务顾问—邹丽,有着16年的商务实战经验,但不知道如何把这么好的经验梳理成产品去变现,加入C栈轻创闭环陪跑后,我们协助她打造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她12月份开业第一个月,最终收款18万+,目前已经成为南京TOP1的商务礼仪顾问。

用户买的从来不是“课”,是“能落地的解决方案”。

我刚创业时推1980元社群,只直播上课,不帮学员拿到结果,最后社群难以为继——这就是教训:只卖课的人赚一时的钱,解决问题的人赚长久的钱。

坑3:

不敢碰高客单,陷入“时间陷阱”

“定价高了没人买怎么办?”这是很多转型者的通病。但真相是:低价走量才是“最累的赚钱方式”。

我见过太多人靠198元、398元的产品“耗精力”,看似忙碌,实则赚的是“辛苦钱”。高客单不是“漫天要价”,是你能提供别人给不了的落地服务——敢收高客单,才敢投入时间帮用户拿到结果,形成正向循环。

•体制内老师非非:副业做私域5年,年收入终于做到了17万,但是非常拼命。我帮她聚焦“私域创富陪跑”,只服务精准客户,2个月就完成30万年度目标;

·三胞胎妈妈春天:以前在线上学了5年却不会变现,我帮她砍掉杂项,只做“小红书变现教练”这一款产品,2个月就跑通闭环,变现5万+,创业第一年就变现50万;

其实转型没那么复杂,核心就2件事:做1款能解决用户真问题的尖刀产品,再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它卖出去。

第一,调整商业模式,只做高客单尖刀产品。

高客单产品的底层逻辑,是你能帮客户省钱/省时间。

我们的产品设计理念是:

·做定制化交付,让用户在这里花最少的时间,拿最好的结果。

·建立完整的商业闭环,让用户结果看得见。

C栈轻创闭环陪跑,深度帮助个体创业者、知识IP、中小微企业老板,升级商业模式、打造高客单尖刀产品、定制化高客单交付流程,以及手把手辅导学员批量成交高客单产品。

第二,舍弃千元产品,专注跑通从公开课直接到高客单产品的转化方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千元产品成交虽勤,却也要耗掉大量时间做交付。

为了把“C栈轻创闭环陪跑”这款尖刀产品打磨到极致,我索性停掉了社群、课程这类产品。这意味着要放下“从中低客单建信任,再推高客单”的老路,沉下心打磨新逻辑:从开课直接转化高客单。

磨了3个月,2023年7月总算跑通了:一场不用太费资源的小发售,就能轻松做到30-50万+营收,这一年,我们的营收做到了前一年的3倍。

(今年上半年突破更明显,随着团队和交付越来越扎实,我们仅用6个月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业绩。)

在这过程中,我也不断优化出了我的创业模型:极简创业=打造一款尖刀产品+把产品卖出去。

于是,我把这套逻辑写进《极简创业法》,没想到,上市首周就售罄6000册,加印后登陆刘润直播间,一晚狂销1600册,更收到了无数读者的滚烫反馈:

美股王教练团队的王老师看完书,直接要求5名核心教练“必须订书学习”,还把团队宣传主页改成“极简赚钱法——用更少时间赚更多美金”,甚至组织100位高价值学员参加我的线下课;

读者见面会上,有人说“书页里全是甜风老师创业的血泪和智慧,每一个字都像在给我‘创业迷路时’指路”;

清华学霸反馈说:“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深刻认同《极简创业法》的能量—— 大家都在关注‘高大上’,反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力量,这是我下半年最大的启发之一。”

这些反馈让我确信:《极简创业法》不只是一本书,更是能带着你从“忙到崩溃”到“松弛赚钱”的行动指南。

但“看会”和“用会”之间,还差一层“有人带、有案例、有工具”的深度学习。

3

我的极简秘笈:

普通人也能复制的“2件事法则”

今天,C栈刚好4岁了。

借着周年,我把16年实战经验、陪跑250+学员的方法论拆成了能直接上手的工具,还整理了8大行业案例,就为帮你解决具体卡点。

所以想办一场「《极简创业法》万人共读营」——

不为别的,就想和同为轻创业的你围坐一起,把“用更少时间赚更多钱”的逻辑拆透、落地;

也想趁这个机会,好好回应你可能有的困惑:想轻资产创业,却不懂定位、产品、成交该咋走,怕踩坑;

营收卡在50万、100万瓶颈,学了直播、社群却没增长,越忙越焦虑;

明明有专业度,却卖不上价,客户一问“为啥这么贵”就慌神……

现在扫码进群,还能领《极简创业精华手册》,帮你少走我踩过的弯路。

创业从不是“用命换钱”,是“用对方法赚钱”——希望你也能早点找到那把“极简钥匙”。

为了感谢你的支持,也为了让你更好用好这本书,我把“极简创业”的所有落地工具打包成100元套餐,每一项都帮你盯紧“变现+省时间”。

如果你之前买过书,那我更要感谢你的前期支持:进群领手册+模型框架+直播课名额,不用再花一分钱!

谁一定要来?

•想轻资产创业,却不知道从定位、产品到成交该怎么起步的人;

• 营收卡住,学了很多方法却没落地,越忙越赚不到钱的老板;

•有专业度,想把“专业”变成“高收入”的个体IP;

•不想熬夜、不想做复杂内容,想“用更少时间赚更多钱”的创业者。

记住:创业从来不是“越拼越赚”,而是“找对方法再拼”。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