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5年9月25日的市场数据为基准,综合基金规模(反映市场认可度),近一年收益率(体现业绩能力),日均成交额(代表流动性)这三大核心指标,梳理出十大半导体基金,涵盖主动管理型基金、被动指数ETF及跨境基金,全面覆盖半导体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5年半导体基金呈现“ETF主导、设备为王”格局,前十大基金中7只为ETF,且5只聚焦材料设备赛道,可见市场重视国产替代核心环节。
半导体
跟踪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规模217.41亿元(2025/5),日均成交额超5亿元。2025年Q1净值增长12.51%,前十大成分股贡献73%收益,其中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166.5%)、寒武纪(连续两季度盈利)为核心持仓。全产业链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有效分散单一环节波动风险,契合国家大基金三期“全链突破”战略。
诺安成长混合
为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184.47亿元(2025/6),股票持仓集中度62.48%。2025年以来收益率15.94%,近3个月收益率14.20%,重仓北方华创(8.59%)、中芯国际(8.14%)等设备龙头。聚焦“设备+材料”卡脖子领域,与大基金三期投资方向高度重合,拓荆科技、华大九天等持仓标的获国家队持续注资。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
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规模53.07亿元(2025/5),成分股30只。近一年收益率28.3%,行情上行期弹性显著,2025年9月24日单日涨幅5.18%。“小而精”持仓结构,重点配置恒玄科技(季度涨24.87%)、澜起科技(净利润增135%)等AI算力关联企业。
易方达半导体材料设备
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规模超50亿元(2025/8),9月24日净流入1.02亿元。近6日累计吸金2.84亿元,9月24日净值大涨9.44%,成分股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贡献主要收益。精准对接大基金三期“设备突围”主线,前十大成分股含拓荆科技(HBM封装设备龙头)、沪硅产业(300mm硅片龙头)。
嘉实科创芯片
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规模超50亿元(2025/8),含芯量超95%,科创板20%涨跌幅机制提升弹性。2025年以来收益率12.51%,位列科创芯片ETF第一,持仓海光信息(净利润增75.33%)表现突出。聚焦AI算力芯片、RISC-V架构等前沿领域,契合科创板半导体企业技术突破周期。
银华集成电路基金
主动管理型基金,截至2025/3/10,成立以来逆势收益两位数,2025年以来回报10.35%,跑赢申万半导体指数30个百分点。90%持仓为“1-N”阶段成熟企业,逆向布局兆易创新(季度涨9.44%)、韦尔股份(涨27.11%)等国产替代龙头。
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
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9月24日净值增长排名全市场第三,规模35亿元(2025/9)。近3个月收益率18.7%,持仓中科飞测、富创精密等设备股9月24日涨幅超10%。紧密跟踪半导体设备指数(季度平均涨跌幅0.63%),受益于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回升至90%的行业红利。
半导体设备
跟踪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规模30亿元(2025/7),近5日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2025年Q3收益率15.2%,成分股长电科技(HBM封装龙头)、华海清科(检测设备)贡献主要涨幅。专注材料与设备细分赛道,国产化率提升逻辑明确,沪硅产业、中微公司等持仓标的国产化率已超35%。
广发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
9月24日净值涨幅9.44%,规模29亿元(2025/9)。近1个月收益率14.6%,资金追捧度高,9月24日成交1.2亿元。重仓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成分股(该指数季度平均涨0.615%),贴合“材料-设备-制造”国产化主线。
iSharesPHLX半导体
跨境ETF,跟踪费城半导体指数,规模136.1亿美元,长期年化收益25.55%,2025年以来收益率22.8%,持仓英伟达、AMD等全球龙头,分散地域风险。覆盖美国、中国台湾等半导体强国,平衡国产替代与全球技术红利,适合全球化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