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100万,其实没那么难,不过90%的人做不到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也能赚到100万!

去年,有朋友问我:如果才能赚到100万?

我告诉他,在最近这三五年内,想赚到100万最快的方法,应该是做法拍房!

他说:我不懂法拍房,怎么办?

不会的问题最容易解决,学就行了。

别再等“能力够了”才去赚100万,在赚钱这条路上,选择大于能力,行动大于空想。

三年前,张三连房产证都分不清,却用三个“笨办法”一年赚了120万。

他说最傻的不是没能力,是“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今天就拆透他的赚钱逻辑,你会发现:敢做100万的事,能力会追着你跑。

能力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张三40岁才接触不良资产,连“抵押权”和“居住权”都分不清,却敢接第一个百万级的单子:一套150万的法拍房,他自己没多少钱,拉着两个朋友凑了50万保证金。

竞拍前三天,他抱着《民法典》啃到凌晨,边看边记“哪些房子不能拍”,结果真避开了一个“有长期租约”的坑。

第一次谈判更搞笑,他对着业主家属说“我查了法律,你这房有优先购买权”,对方愣了半天:“你还懂这个?”其实他前一晚才刚看到这条。

但就是这次硬着头皮上,让他摸清了“业主怕什么”——怕房子被低价拍走,怕影响征信,抓住这些点,谈判根本不需要多专业。

反观他那个做律师的同学,考了一堆证,研究了三年不良资产,至今没实操过一单,总说“再等等,等我吃透所有政策”。

张三说:“法律条文是死的,人心是活的,你去谈10次,比看100本书有用。”

赚100万的事,藏在“敢吃亏”里

张三的第一单赚了20万,但中间主动“吃亏”了三次:

第一次是竞拍成功后,原房主哭着说“能不能多给我5万搬家费”,他咬咬牙加了3万——结果对方把藏在衣柜里的房产证原件给了他,省了去法院补办的2万手续费。

第二次是过户时发现欠了3年物业费共1.2万,他没找前房主扯皮,自己交了——物业经理觉得他靠谱,后来给他介绍了三个客户。

第三次是帮买家办贷款时,米行说“评估价低了贷不够”,他垫了8万差价——买家感动得把亲戚的法拍房也交给了他,光中介费就赚了5万。

他的账算得明白:“赚100万,不能盯着一次的利润。你让别人占点小便宜,人家才敢把大单子给你。”

去年有个新手想学他,却在物业费上跟原房主闹到报警,最后单子黄了,还赔了5万保证金——能力不够可以补,格局小了,路越走越窄。

这三个“笨办法”,比能力更值钱

张三没什么秘诀,就靠这三招硬闯:

1.先“抄作业”再“改答案”

他刚开始接单子,就盯着本地最大的不良资产公司,看他们拍什么房、怎么定价。对方拍一套120万的房,他就去查“为什么是这套”,研究透了再跟着拍类似的。半年后,他摸出规律:“带学区的老破小最抢手,哪怕户型差,也有人抢。”这招让他避开了80%的坑。

2.把“我不会”变成“我帮你找会的人”

遇到产权复杂的单子,他直接找做律师的同学:“这单我分你30%,你帮我看合同。”遇到需要大额垫资的,他找开公司的朋友:“利息比米行高2个点,风险我担。”自己只赚“信息差”和“服务费”,反而比单打独斗稳。

3.用“小成本”试错,错了就认

他永远把每单的投入控制在“输得起”的范围:第一单用了50万,是他全部积蓄的60%;第二单赚了钱,才敢加到80万。

他说:“赚100万的路上,肯定要踩坑,你用10万试错,比用100万试错聪明。”去年他看错一套房的税费,亏了3万,立马总结出“税费核算三步骤”,后来再也没错过。

最后想说:能力就像肌肉,越用越壮

张三现在带了个团队,招人的时候从不看“懂不懂不良资产”,只看“敢不敢接活”。

他说:“我能教你怎么查产权、怎么谈判,但教不了你‘敢不敢’——这才是赚大钱的核心能力。”

那些总说“我没能力”的人,其实是怕失败。

但张三用120万的结果证明:你去做100块的事,永远只能练出赚100块的能力;你敢做100万的事,能力会被迫跟着长。

就像他常挂在嘴边的:“先上车,再补票。车都没上,你研究票怎么填,有什么用?”

你身边有“没什么能力却赚了大钱”的人吗?评论区聊聊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帮你找到自己的“上车票”。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