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就在上个月,寒武纪的股价竟然翻倍了,这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A股市场一个鲜明缩影。
7月份以来,像隆扬电子、国机精工、华胜天成这样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股价纷纷飙升,足足53只个股实现了翻倍增长。
这波行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是国家政策的推动,还是基本面真的出现了逆转?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数据,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型企业利润从6月份下降7.8%直接转为增长1.8%,小型企业更是从下降9.7%扭转为增长0.5%。
这种逆转不是小幅波动,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善。私营企业表现更抢眼,当月利润增长2.6%,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高了4.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正在重新焕发活力,效益状况明显好转。
高技术制造业成了这场反转的主角。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从6月份下降0.9%一跃变为增长18.9%,这个增速拉动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来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0.9%,半导体领域的集成电路制造增长176.1%,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04.5%,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增长27.1%。
生物医药行业也不甘落后,生物药品制造增长36.3%,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增长6.9%。这些数据透露出一个信号: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两新政策,也就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7月份,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7.9%,通用零部件制造增长15.3%,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1.3%。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了计算机整机制造利润增长124.2%,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00.0%,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增长29.7%。
产业链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增长57.0%,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增长51.9%。这些行业的高速增长,直接反映了政策红利的释放。
但政策不止于此。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8月2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个月,也就是9月份,商务部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会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目标是激发服务消费的新增量。
今年以来,商务部已经围绕银发旅游、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银发专列、养老再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举措。
服务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消费形态的新焦点。商务部指出,我国消费形态已经逐步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阶段。
这意味着,未来经济的增长可能更多依赖于服务业的扩张。服务消费包括旅游、家政、健康、教育等领域,这些行业的潜力巨大,但需要政策支持来破除壁垒,比如部门协作、监管标准化和人才短缺问题。
市场对这一切反应热烈。A股市场近期风格明显偏向高技术制造业,7月份以来的翻倍股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个范畴。
寒武纪作为人工智能芯片的代表,股价飙升反映了市场对 tech 股的追捧。隆扬电子在电子制造领域的表现,国机精工在机械行业的增长
华胜天成在信息技术服务的布局,都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种市场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基本面数据的支撑。
机构观点出现了分歧。申万宏源认为,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出现强弱切换,部分领域增长动能减弱,另一些则展现韧性。
他们分析指出,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在两新政策推动下走强,但7月份社零增速下降,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波动。
房地产市场方面,房企信用融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增速均显著下滑,地产投资和销售尚未触底。
与此同时,服务业生产指数和消费表现相对稳健,人流出行数据表明服务消费仍有修复空间。
民生证券则持更乐观的态度。他们指出,服务业PMI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反弹,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
历史趋势显示,上证指数与服务业PMI、服务业生产指数常常同频共振,尤其是股指强势上扬的时候。
因此,8月服务业PMI和服务业生产指数预计会呈现回升势头,这与A股创十年新高的行情相呼应。
这些讨论引发了广泛热议。网友们都在问,工业数据的反转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服务消费新政能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
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数据本身提供了线索。7月份私营企业利润增长2.6%
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得益于营商环境改善和政策支持。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则与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有关,比如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
政策层面,商务部的动作显示政府正在积极应对经济挑战。贷款贴息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旨在降低服务业的融资成本,刺激消费。
银发旅游专列的例子,说明政策正在细化到具体场景,试图拉动特定群体的消费。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政策,则瞄准了家庭服务的需求缺口,希望通过标准化和补贴来提升供给。
市场驱动因素中,出口数据也值得关注。出口增长中,仅30%来自抢出口短期因素,70%源于外需改善和份额提升。
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仍有上行潜力,尽管短期内东盟出口可能承压。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
但挑战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的下滑趋势没有改变,房企的困难可能拖累整体经济。社零增速在7月份明显下降
部分原因是电商促销前置和国补空窗期影响。设备购置投资增速的波动,表明内需复苏还不稳定。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 economic 图景。
消费者行为也在变化。服务消费的崛起,反映了人们从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的转变。旅游、健康、教育等服务需求增加
但供给端需要更多投资和政策支持。商务部的新政策,正是试图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来扩大服务供给。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关键。7月份工业利润的反转,提供了乐观信号,但需要后续月份的数据来验证。服务消费政策的出台
将在9月份见分晓,市场都在密切关注。A股市场的表现,则是对这些因素的即时反应,翻倍股的涌现显示了投资者对特定行业的信心。
网友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有人质疑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是否过度依赖政策,担心泡沫风险。其他人则看好服务消费的潜力,认为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这些争论凸显了经济复苏的多面性,没有单一答案。
从全球视角看,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供参考。例如,美国科技股的表现 often 与政策创新相关,但中国的情况独特
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完善和政策执行力。半导体行业的增长,部分源于自主化战略的推进,这与其他国家的 tech 竞争类似。
总之,数据和政策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复杂的画面。工业反转和服务消费新政,构成了当前经济的热点。但这一切只是开始,更多细节需要持续观察。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