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样背负1亿人口包袱,日本和山东的生育成绩单却走向两极:日本新生儿仅68.6万,创125年最低纪录,政府原预测2038年才破70万,结果提前14年崩盘。 而山东硬是扛住压力,出生人口64.9万,逆势增长6.4%,差距从百万级缩至3万。
日本年轻人“不婚不育”已成常态,50岁男性超20%终身未婚,非婚生子比例仅2.5%,婚都不结,娃从哪来?山东却靠“催生真金白银”:二孩每月发300元,三孩发500元,连发三年,政策子弹直接打进钱包。
当日本社会像台老机器“零件断供”,山东正用生育补贴、社区托育、婚检福利,试图卡住下滑的齿轮。这场1亿人口生存战,输赢不在谁生得多,而在谁的系统先崩。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锁定在68.6061万,比2023年再减4万。 这是自189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点,总和生育率跌至1.15,东京更是惨到0.96,全球垫底。
厚生劳动省原以为2038年才会跌破70万,现实却提前14年撞线。死亡人数高达160.53万,一减一加,日本一年自然减少91.92万人。
日本年轻人对婚姻彻底“摆烂”。 2023年登记结婚夫妻不到50万对,比战时还低。2014年数据就显示,50岁男性终身未婚率20.14%,女性10.61%,这些人不是晚婚,是铁了心不结。
社会坚持“婚内生育”,非婚生子比例仅2.5%,而法国、瑞典超50%。 婚姻从人生必选项变成高风险投资。
收入缩水让年轻人更不敢生。 1993年日本工薪族年均收入570万日元,2014年只剩414万,30年蒸发了近三成。 东京房价居高不下,私立保育园月均花费超10万日元(约5000元),雇佣保姆成本更高。 年轻人自嘲:“孩子出生即负债。 ”
政府发钱催生效果微弱。 2023年将生育补贴从42万日元提高到50万日元(约2.5万元),给0-3岁娃每月发1.5万日元(约750元),3岁到高中每月1万日元(约500元)。 索尼、丰田试水弹性工作制,但企业执行率低,2030年男性育儿假目标85%至今遥不可及。
山东的生育答卷意外“翻红”。 2024年出生64.9万人,比2023年61万增长6.39%,终结七连跌。 常住人口1.008亿,和日本同属一亿量级,但出生人口差距从2016年的百万级缩至3.7万。
补贴直接打进育龄家庭账户。德州庆云县二孩家庭每月领300元,三孩领500元,连发三年。 济南更狠:二孩、三孩每月直接发600元,婚检孕检全免费,价值超4000元。 淄博、潍坊等地延长产假至188天,男性陪产假同步增加。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把“人性化”玩出花。 B超室、采血点分散各楼层,孕妇不用跨楼奔波。 外墙设计成“母亲怀抱孩子”造型,白色墙体环抱橘色楼体,传递生育的温度。
社区托育成了双职工家庭救命稻草。 济南甸柳新村街道开出首家公益托育园“柳悠芽”,100平米社区用房改造,接收5-12月龄婴儿,2024年3月开园即满员。 济南计划2025年新建300家普惠托育机构,企业办托的托位使用率超80%。
石河岭村用集体经济反哺生育,村股份合作社年收入1800万,0-18岁孩子每人每年发5000元补助。 村里自建幼儿园,第三方机构低价运营,适龄儿童入园率100%。 青年夫妻二孩率接近100%。
山东的生育根基正在松动。 2014-2019年常住人口净流出105.78万,30-40岁主力育龄群体集体“南飞”长三角、珠三角。 济南某90后女孩坦言:“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孩子落地那一刻,负债就开始了。 ”
老龄化快于全国。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24.62%,65岁以上达15.77%,每年新增1个百分点。 劳动力人口(16-59岁)占比从57.86%降至57.39%,企业招工难和养老医保压力双重挤压。
教育规模萎缩预示未来生源危机。 2015年山东高考生70万,2024年只剩56万,少了14万考生。 小学在校生738万,比河南、广东少300万。
日本靠银发经济缓解劳动力荒。 企业雇佣退休人员做兼职,政府开发“夕阳红旅游”“康养小镇”,让老年人创造消费、填补岗位。 东京生育率0.96的困局下,机器替代加速,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37.2%。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