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要比枪法,朱老总说:这个教书先生,没上过战场,就让他上吧

王智涛少将,毛主席曾亲切地称他为“革命军事专家”。他这一辈子,简直就是中国军人里的一个精彩故事。

王智涛被毛主席亲切地叫做“教授”,可你知道吗,他小时候过得挺不容易,压根就没机会踏进校门一步。

1920年,他年仅14岁,就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成为了一名小兵。到了1925年,冯玉祥挑选了25名出色的上尉去苏联深造,他也在其中。他先是在基辅的步兵学校学习,两年后转到了莫斯科的高级步兵学校。1928年,他加入了苏联的青年团组织,然后在1931年又加入了苏联共产党。1933年春天,王智涛完成学业回到国内,之后就去了中央苏区。

王智涛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当过上尉,等到了苏联,他已经晋升成了少校。回到中央苏区后,组织安排他去红军学校当老师。他二话不说就去了。从那以后,他的一辈子都献给了军队的教育和训练,先在红军大学里传道授业,后来又在抗大继续教书。

但是,他以前想过不当老师,而是想去野战军带兵上战场。后来,毛主席三次和他聊天,劝他说:“你在苏联学到了那么多宝贵的军事学问,可咱们部队里,大都是工农出身和不懂军事的学生,特别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来教课。你教书育人,比带几个师、打好多胜仗,作用要大得多。”

经过毛泽东的第三次交谈,王智涛心里总算踏实了,开始专心投身于教育事业。

王智涛这个人性格很直爽。

抗战那会儿,他在抗大当军教科长,手下带着曹里怀、谭希林、韩振纪这些资历深的老红军当学员。有次,他们觉得抗大有些领导工作上不咋接地气,就找王智涛吐槽。后来,毛主席来抗大开会,王智涛逮着机会,当着毛主席的面,还有所有校领导和那些学员,一股脑儿地把心里的不满都说了出来,说个没完没了,一点都没藏着掖着。毛主席听了,直夸他:

王教授真厉害,他敢直接把那些抱怨的话,当面跟领导说出来,真不错!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情况,把抗大的工作做得更好。

王智涛不光是位教书先生,枪法还特别准。

抗战时期,美国的一群军事观察员来到了延安。有一次,他们和朱德总司令聚在一起时,有个叫惠特赛的美国人掏出手枪,连开三枪,都精准地打中了靶心。接着,他得意洋洋,傲慢地说:“你们八路军里,有没有人敢来试试?”

朱老总一听这话,顿时乐呵呵地笑了起来:“这算哪门子能耐嘛!我不派前线的战士来,就找个抗大里从没摸过枪的教书的,都能比过你。”说完,他转头跟旁边的警卫员吩咐道:

你去一趟抗大,把王智涛请过来一趟。

王智涛急匆匆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朱老总高声喊道:

“王智涛,给他们露一手瞧瞧!”

咚,咚,咚!三枪打完,王智涛每枪都直击靶心,而且子弹打得比惠特赛还要紧凑。在场的国内外记者和美国考察团成员忍不住纷纷鼓起掌来。美军观察组的头儿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赞叹:“真没想到,真是万万没想到!太棒了!太棒了!”

朱总司令开心地笑了。

次日,王智涛给八路军长脸的事儿,上了延安的《解放日报》。

新中国在1949年一成立,王智涛就当上了华东军区防空部队的副司令员,级别是副兵团。后来评定级别时,他被确定为正军级干部。到了1955年,王智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笑得合不拢嘴,直说:

一个庄稼汉的孩子,后来竟然当上了大将军。如果不是党的栽培和老战友们的英勇牺牲,我哪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不但不觉得给我的荣誉低了,反而觉得受之有愧!真心感谢党和毛主席!

在解放军众多少将之中,王智涛特别之处在于他是在苏联加入的共青团和共产党。到了80年代快结束的时候,他还健在,并且算是那些少将里年纪很大的一位了。1999年6月,王智涛将军去世,享年9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揭秘十大统帅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由陈冠任撰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讲述了这件事情。这本书是该出版社的热门畅销书,还拿过中国军事图书畅销榜的冠军(见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