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怎么偏偏说成了靠撕的……

真是挺争气的雷子,厉害啦!

一止是“姐想要”,一是“姐得到”。

都争先恐后地想让她上杂志封面呢。

没多会儿,她之前许的想登VOGUE单封的心愿就实现啦。

她代言的雅诗兰黛,仅用两天时间就把铺天盖地的宣传搞得一片繁华。

她可是史上第三位拿下威尼斯影后头衔的华人,这份荣耀的价值自然不必多说!

之前的两位华人影后分别是巩俐,她在1992年凭借《秋菊打官司》成为首位获得威尼斯影后的人;再者,叶德娴则是在2011年凭《桃姐》摘得该奖。

值得一提的是,辛芷蕾也是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中第六位拿到影后称号的华人。

这几天网上关于辛芷蕾拿影后的事儿闹得挺沸腾的,居然还因为她获奖,对其他女演员展开了一场批斗会。

相比外头那些恶意攻击,女演员们私底下的反应倒是都在一起分享这份开心。

几乎所有以前合作过的伙伴都纷纷来道喜、送上祝福啦。

周迅、倪妮、赵丽颖这些因为她拿奖而被挖苦的女演员,心里其实挺不舒服的,但还有同行的姐妹们都为她高兴,北斗七行的全员也都到场了,咱们也不用急着跟他们划清界限了。

辛芷蕾也说,她看到有些网友因为自己拿奖而贬低别人时,心里挺难受的。中女本来就不容易,大家都不是靠一己之力,而是在各自闪耀着光彩。

面对像海浪一样铺天盖地的误解,这份真心实意的回应显得尤为珍贵又沉甸甸的。

还得感谢赵涛,她在威尼斯电影节当评审时,为中国电影挺身而出。

说到这个,就不能不提最近挺火的那个话题——撕奖。

赵涛作为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唯一的中国评审,她亲眼目睹了辛芷蕾的加冕时刻,

她三度担任国际A类电影节评审,华语片每次都能轻松拿奖,

她当评审绝对不会空着手回去,这战绩一出,大家感叹“涛声依旧”,也让“撕奖”这个词又一次火上了热搜。

乍一瞅,这词儿听起来简直就是火药桶,满满的火药味和争吵感。

把那些带有攻击性、破坏性的暴力场面硬是凑到奖项身上,本该包容包容、开放开放的国际电影节竟变成了角斗场,电影变得功利十足,好像拿奖不是靠艺术水准,而是靠争吵和喧嚣。

“撕奖”的说法,把评审的重要性放得太高,反倒淡化了电影人自身的努力和价值。

那种复杂的观影、评议、投票程序,变成了评审席上一场简单的比拼,直接用“撕出来的”这句话一概而论,奖项的价值也因此大大打折。

这也让不少人反感“撕奖论”的理由。

其实,“撕奖”这次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激烈,也不是那么片面地偏心哪一方。

就是用讲清楚、聊开了、说服彼此的办法,把那层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给拆了。

让中文作品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被排除在外,争取一个大家都能公平对待的机会。

这个“撕”,大多时候其实是在争夺对某个文化的解释话语权。

在铺天盖地的“撕奖”讨论中,赵涛在采访中聊起了当时评选的经过。

因为评审们各自的工作内容和个人偏好各不一样,所以他们在评奖时的出发点也会有所差异。

在评选最佳女演员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坚持和看法。

赵涛在这事儿里就像个文化的桥梁一样,帮我们把《日掛中天》反映的那些道德难题给讲清楚了。她觉得,从角色刻画的完整性和演技的到位程度来看,辛芷蕾的表现确实相当出彩。

(出自:@陀螺电影)

在她的解说带动下,评委们的看法终于统一了,辛芷蕾凭借全票支持,以压倒性的优势,从12位女演员中成功突围。

这整个过程,没有出现逼迫、强求或攻击的情况。

实际上所谓的“撕”,主要是靠耐心去讲解一次次,慢慢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

华语片一登上国际影展,往往携带着浓郁的本土文化和复杂背景,其他国家的评委不见得能完全get到,这时候就得靠“撕奖”来弥补这道沟壑。

走这条路,赵涛可不是一个人在闯。

到了1993年,凭借《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在国际影坛闯出名头的张艺谋,担任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审。

那会儿,中国大陆导演谢飞的《香魂女》和台湾导演李安的《喜宴》,俩片都抢着争最佳影片,打得难解难分。

张艺谋跟评审团说,不妨考虑并列获奖,因为“快拆掉柏林墙了,要是两岸中国人能一块儿上台领奖,那得多有意义啊”,这话帮忙让两部电影一起拿下金熊奖。

2007年,张艺谋担任了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

那年中国有三部片子入选: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和吕乐的《小说》。

前两部进了主竞赛单元,《小说》则闯进了地平线单元。相比主竞赛单元主打传统叙事长片,地平线单元更看重创新和实验的东西。

当被问到获奖的可能性时,姜文一句话挺有意思:“谋事在我,成事在天。”

姜文曾在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中担任主演,两人合作次数不少,感情也挺深的。凭自己对张艺谋的了解,他觉得张艺谋不会不给《太阳照常升起》添麻烦。

跟这个相比,李安这边多了一些担心。

电影《色,戒》上映之后,虽然在华人媒体圈里备受好评,但在欧美这边却反响平平。

国外媒体普遍觉得这部影片剧情拖沓、节奏慢得令人没兴趣,故事也不够精彩,根本不太有希望拿奖。

李安凭借《断背山》拿下了第62届(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63届的金狮奖又被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拿走,大家普遍觉得李安短时间内想再拿金狮奖那可真不容易。

当《色,戒》获奖的消息一出来,记者们纷纷问张艺谋:“为什么又是华语片?你能不能说说原因?”

张艺谋一提到这个发布会,他说评审团那6位都是导演,其他的啥因素都没有考虑过。

大家都觉得《色,戒》这部片子是最完整、最完美的电影,金狮奖也是一致认可的。

我可没透露评审的内部情况,可是张艺谋的口译却不小心透露了,他们为了谁拿金狮奖竟然足足讨论了7个小时。

说起来,讨论内容可能不难猜,外媒对剧情拖沓、节奏慢、故事沉闷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太理解华语作品那种含蓄内敛的表现手法。而打麻将时暗藏的较量,在各个文化背景里也挺容易产生误会。

张艺谋一讲,大家都点头称赞,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人的理解拉到了一个起跑线上。

名单一公布,张艺谋特意打了个电话给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问了一下结果。对方回应说,只要看艺术水准,别的啥都不用考虑。

马克·穆勒在70年代曾在中国留学,对中国的文化背景挺熟悉的,所以他对华语作品有很好的认同感。

《色,戒》最终拿下了金狮奖,可光看那7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就知道评奖过程有多曲折了。

巩俐,这位华语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也曾在冠军之争中激烈角逐。

1997年,她成为第50届戛纳电影节上首位华人评委。

当时王家卫带着《春光乍泄》杀进主竞赛单元,巩俐那时候的经纪人曾敬超透露,巩俐对王家卫作品一向不感冒,可这回被这部电影打动了,直说王家卫绝对是这届影展里最有导演大师潜质的,评委们听了都纷纷点头赞同。

评委保罗·奥斯特更是直言,这部片子是整个影展里唯一让他精神一振的作品,强烈建议将金棕榈或者评审团大奖颁给《春光乍泄》。

不过因为“种种人情因素的掺杂”,最终最佳导演奖还是落在了王家卫手里。

主演梁朝伟的影帝奖也就这么没影了。

可以看出,巩俐当评委的时候,华人作品拿奖的机会还挺多的。

张曼玉担任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委时,不只让华语电影和华人演员的获奖率挺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作品被评委们认识和理解。

(cr.@张曼玉影像档案馆)

说到这个,张曼玉英语法语都溜,可能也是她能打动评委,顺利“撕奖”的一个大原因。

白灵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05年参与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审的时候,她为顾长卫的《孔雀》摘下银熊奖,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也获得了杰出成就奖。

她还讲了当时的情形,电影里那种干净又细致的感觉深深打动了她,于是她一遍又一遍给其他评审讲这个片子有多棒,还介绍咱们中国的文化,争论得差点就要动起手来了。

(cr.日烦夜烦《人间异色-白灵》)

说白了,“撕奖”这事儿,其实让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多了那么点儿被理解和认可的机会。

赵涛说,她当评审的时候,主要就是帮那些外国评委更好地明白电影背后的故事,因为他们有些细节可能看不懂或者理解不了。

况且,撕奖也不光是咱华人评委的“专利”,别的国家评委也会为了自己国家的电影使劲儿拼。

2007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意大利、土耳其双国籍导演弗森·殴兹派特担任评审时就直接放话要捍卫意大利电影:

“我打定主意要咬紧牙关、使出浑身解数,在威尼斯守护咱们的意大利电影。哪怕得拼个你死我活,我也在所不惜。我始终记得罗塞里尼当年在戛纳的那场教训:三十年前他为《我父我子》争金棕榈奖,拳头重重地砸在桌上。到了威尼斯,若碰上两个水平相当的入围片,一部国外的,一部意大利的,我毫无疑问就得给意大利电影投票。”

说到这儿,也有人会觉得哈,万一大家都只为自己国家的片子打call,评选出来的结果会不会显得太局限?奖项是不是就会因此变得没那么有意思啦?

实际上,“撕奖”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演员要想摘得奖杯,可得靠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凑齐,才能够稳稳拿下。

评审得把艺术价值、角色表现、影片的新意好好权衡,还得和其他评委唠唠、讲讲,单靠人脉哪能左右最后的结果。

更别说文化隔阂、观念不合还有国际舆论的压力,这些都让每回争奖都乱得一团糟。

在争奖之前,关键还得看作品和演员自己是不是有那个本事。

张艺谋在当评委的时候曾提过,他可不会偏心中国的电影。

张曼玉也是这么觉得的:电影如果精彩自然得奖,不精彩就算是咱们中国人,也不能偏袒,最关键还是得看电影的水准。

重中之重还是电影的品质,别光盯着国籍或身份带来的情感偏向。

何况,沟通也不一定就能让大家意见统一。等到大家认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每个人的审美趣味、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或许,在国际电影节上,华人评审的作用未必总是直接关系到奖项,但这个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作品价值的坚守,也让它超出了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让世界更能真正关注到它。

最后一句

辛芷蕾特意向赵涛表达了谢意,女演员们常被贴上竞争和敌对的标签,其实她们之间更多是互相理解、欣赏和惺惺相惜。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