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在把我们变成对抗俄罗斯的炮灰”,这话从摩尔多瓦前总统伊戈尔·多东嘴里说出来,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这可不是什么街边小报的耸动标题,而是一个曾经的掌舵人,对自己国家未来命运发出的警告,或者说,是一种绝望的呐喊。
这片夹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的土地,面积不大,故事却不少。多东的话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现任总统桑杜正带着国家一路向西,朝着欧盟的大门猛跑,而多东这番话,无异于在身后猛踩刹车,甚至想直接拉起手刹。两种声音,撕扯着这个本就不富裕、身份认同还很模糊的国家。
说到底,这背后绕不开那个陈年旧伤——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也就是所谓的“德左”问题。这地方就像是摩尔多瓦身体里一根拔不掉的刺,从苏联解体那天起就扎在那儿,时不时就发炎作痛。那里驻扎着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也成了莫斯科牵制基希讷乌(摩尔多瓦首都)的一张牌。泽连斯基曾经喊话,让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一块儿,东西夹击把这根刺拔了,但摩尔多瓦没敢动。不敢,也不能。
动一下,就是战争。对于一个经济上并不宽裕,还得依赖外部援助的国家来说,战争这个词太重了。多东看得很明白,欧洲那边,特别是某些急于削弱俄罗斯的力量,确实需要新的棋子。乌克兰已经打得筋疲力尽,如果能在俄罗斯身边再开一个口子,无疑能让莫斯科更加手忙脚乱。格鲁吉亚那边,人家学精了,顶着压力就是不肯再往坑里跳,据说西方内部甚至动过换掉格鲁吉亚现政权的心思,可见其决心。
现在,轮到摩尔多瓦了。现任总统桑杜和泽连斯基走得很近,各种亲欧政策一路绿灯,这在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看来,当然是值得鼓励的。可鼓励的代价是什么?多东的话虽然刺耳,却点出了一个残酷的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他口中的“炮灰”,翻译过来就是,在棋盘上,你只是一个可以随时被兑掉的兵。
摩尔多瓦的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恐怕没人真正关心。他们中,有人向往欧洲的富裕生活,觉得加入欧盟是唯一的出路;也有人念着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对西方画的大饼保持警惕。这种社会内部的分裂,恰恰给了外部势力操纵的空间。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方向都争论不休,就很容易被别人推着走,至于推向哪里,就由不得自己了。
所以,多东的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危言耸听,不如说是一种掀开桌布的粗暴动作。他把那套关于“欧洲大家庭”和“民主阵线”的温情脉脉的叙事撕开一道口子,露出了底下冰冷的利益算计。这不仅仅是摩尔多瓦的困境,也是许多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的共同悲哀。
棋盘上的棋子,真的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走法吗?还是说,从一开始,能不被吃掉就已经是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