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6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及印巴冲突,遭到印度的强烈反对,并称该场冲突中,巴基斯坦并未获胜。
谢里夫这话无疑是当着全世界的面打脸印度,不过也无可厚非,毕竟谢里夫只是在阐述一项事实。
谢里夫提到,在2024年的联大会议上,自己就曾警告过,无论遭遇任何外部侵略,巴基斯坦都将进行有力且果断的反击。
而这一说法也在印巴冲突中得以体现,而谢里夫之所以会在联大重新提及此事,用意很简单,就是要借着联大这个全世界都在重要场合,把印巴冲突这事直接盖棺定论,将印度私下的小动作彻底按死。
在印巴冲突停火后,印巴双方各执一词,印巴双方都说自己击落了对方的战机,但不同于巴基斯坦各类确实的证据,印度方面只有一句十分苍白的回应,就连印度媒体对“印度胜利”都只有只言片语的描写。
而在三个月后的8月9日,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在班加罗尔的一场活动上,再次提及印巴空战,表示在这场空中冲突中,是印度击落了巴方战机,并且好巧不巧比巴方宣说的战果多一架,并说稍后时间会放出照片佐证。
这其中的“水分”就不必多说了,毕竟印度的性格放在那里,要印度“认输”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谢里夫在联大表现出这种强硬的姿态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巴基斯坦外交策略转向。
以往印度背靠美国,通过万国造的国防体系,在南亚地区“横行霸道”,巴基斯坦等一众国家对印度都是颇有怨言,但碍于印度强大的“纸面数据”,一直是敢怒不敢言。
但在此次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不仅是击落了印度战机,更是打破了南亚地区数十年以来的惯性思维,让印度暴露出“纸老虎”的真面目。
谢里夫更是借着联大这个最为权威的平台,对印度的“嘴硬”发出最为强势的回应。
相比起莫迪组织宣讲团,外出对世界强调印度“自嗨式胜利”,谢里夫这种行为,无疑显得更具权威,更有说服力。
而此次谢里夫在联大宣布印巴冲突的战果,修正了之前所说的6比0,更改成7比0,并提供了相对应的证据,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把印度的脸面按到地上摩擦。
不管是6比0、7比0,还是英媒曾说的8比0,这个后面的“0”才是最为重要,也是对印度最为耻辱的。
印度一直自诩第三军事强国,此次不仅是让印度的脸面扫地,更是对印度国民自信的强烈打击。
对此,印度自然不会任凭谢里夫发挥,在联大的印度代表也对谢里夫的反应很激烈。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加洛特在行使印度的答辩权时“激烈地回应”称,这是“荒谬的戏剧表演”。
同时强调,如果损毁的跑道和机库被视为胜利,那么巴基斯坦大可以这么说。
加洛特这话不就是变相的承认了巴基斯坦的胜利吗,先不提巴方提供的印度战机损毁照片,按照加洛特的说法,巴方战机是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对印度空军的机库和跑道进行破坏,无非就两种,要么通过强大的隐身性能直扑该基地,要么就是歼灭印度的空中力量。
目前世界上拥有隐身战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但从已知的消息来看,巴基斯坦并未采购美俄两国的F-22、F-35、苏-57或者是中国歼-20战机,而且据巴方公布的消息,当日起飞的巴方战机都是歼-10c。
既然巴基斯坦不具备拥有隐身战机的前提条件,那就很简单了,只有在清空当日印度起飞的战机后,巴方战机才能对印度空军的机库和跑道进行破坏行动。
如果这不算赢那怎么才算赢呢。
可以说加洛特这就是“不打自招”,这不仅会让此莫迪政府一直宣扬的“印度胜利”彻底破灭,更是让印度的脸面丢到姥姥家去了。
综上所述,谢里夫选在联大正式公开战果,不仅是为了打脸印度,更多的还是要将此次印巴冲突的胜利成果转化为外交上的筹码,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在区域军事的话语权。
消息来源: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