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
各位看官,咱们今天聊聊一个大新闻:青岛蓝谷高校工地成了环保反面教材!这事儿表面看是扬尘治理不到位,实则扎心了老铁。即墨区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蓝谷校区,这可是2025年山东省的重磅项目啊,一期工程预计明年9月就建成投用,规划面积470亩,投了十几亿的银子,目标是给蓝谷撑起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门面。按理说,这种省重点项目该是榜样标杆吧?可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巡查,傻眼了——通报它扬尘治理差,主要问题是土方施工没湿法作业、裸土遍地不盖布。施工单位还是大名鼎鼎的中建三局和中铁建工,监理是青岛建通浩源集团。这些大企业,平常喊着“中国质量”“大国担当”,却在基础环保上偷懒,讽刺吧?好比请个米其林大厨做菜,结果连厨房卫生都不搞。小编今儿就来扒拉扒拉这荒诞现实,不光吐槽,还要给大伙儿支支实用招儿,让工头们别再祸害咱蓝天白云。
说白了,扬尘治理差不是小事儿,它反映建筑工地的“环保通病”——企业大佬只顾进度不顾环境。中建三局和中铁建工是啥背景?一个是中建三局独资,注册资本雄厚;另一个是中铁股份的顶梁柱,注册资本过百亿。这俩大巨头干活,本该带头表率,可实际呢?通报点出的湿法作业缺位、裸土覆盖疏漏,说白了就是用土方时没喷水、没苫盖,扬尘满天飞。大家伙儿想想,这灰尘一飘,附近居民天天呼吸PM2.5,孩子上学路上咳嗽连连,跟吸毒气似的。去年北京通州一个工地也这样,施工队不盖布,结果一场风把灰吹到隔壁小区,人家居民一测空气污染超标三倍,直接告上法院。青岛这个项目更夸张——它还是蓝谷的“教育名片”,规划8百多亩,总投资几十亿,却连基本的环保标准都达不到,这不是拿省重大项目的名头当遮羞布吗?讽刺手法在这用最贴切:企业大牌耍惯了,以为“重大项目”能护身,殊不知环保问题上人人平等,该罚就得罚。这背后,是企业责任感的缺失:中建三局和中铁建工的口号喊得响,可落实到现场小工身上,就成了“能省则省”,湿法作业多费水费电费人工啊,裸土覆盖还得买料材,不就跟外卖小哥为赶时间闯红灯一样,图快图省钱,害了大众利益。
更深一层,这事儿扯出社会热点:为啥施工扬尘屡禁不止?核心是监管软塌塌、公众参与不够。咱国家从2018年起就严打工地扬尘,《大气污染防治法》白纸黑字写清楚了,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比青岛这次通报,2025年了还在犯低级错误,说明执法光靠巡查通报不够,得实打实罚款停工。数据就说了,全国超三成工地被查过扬尘问题,但九成企业换个地方继续干,为啥?罚少了呗,工地成本比环保成本低,企业算准了“赔钱少过整改钱”。大伙儿都懂,这就跟开车闯红灯似的,罚200块不疼不痒,逮不住照样来。更可气的是监理公司青岛建通浩源,作为看门狗,居然让老虎跑了——湿法作业、裸土覆盖本就是监理盯的重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纯属拿钱不干事。小编举个身边例:咱小区去年修路,施工单位也是大企业,开工前拍胸脯保证环保,结果一开挖,灰尘满天飞,居民抱怨啥都没用。最后大家联合起来天天拍照录像上传公众号,施工队一看怕了,乖乖装了喷雾设备。这说明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啊!
所以,该咋解决?别光靠官方通报,咱得搞点硬核操作。首先,施工方中建三局和中铁建工必须立即整改:土方作业时喷水系统实时开,裸土24小时内全覆盖,操作不达标就停工罚钱。具体点说,湿法作业用低成本喷雾设备,一天费用几千块,企业完全担得起;裸土覆盖买可降解防尘布,贵不了多少但环保。其次,监管部门别手软,该罚就重罚。参照深圳经验,工地违规一次罚30万起步,还能拉入黑名单不让投标——青岛这次通报就是个好头,得跟进去看看后续。最后,公众监督最给力:大家路过工地时随手拍张照、录个视频,微信传给住建平台,逼企业不敢糊弄。小程序“随手拍环保”就挺火,上传后系统自动处理,十天内九成案例能解决。这法子接地气吧?咱普通人一把手机就能当环保卫士。记住,蓝天不是领导的面子,是咱小老百姓的呼吸底线。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连知名大企业都干不好扬尘治理,那普通工地的环保指望谁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