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迈阿密,热得像口烧红的锅。 世俱杯小组赛第三轮,皇家马德里和尤文图斯的比赛即将开始前两小时,场地工作人员还在和突然来袭的雷暴较劲,豆大的雨点砸在草皮上,很快又蒸发成白茫茫的雾气。
看台上,有老球迷翻出手机里的旧视频:三天前皇马对萨尔茨堡,阿隆索排出了久违的三中卫,克罗斯在中圈开球时,镜头扫过替补席,吕迪格的球鞋边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草屑,莫德里奇揉着膝盖弯腰喘气。 那场比赛赢了,但看台上有人小声嘀咕:“这哪是赢球,分明是硬撑。 ”
三天后,当皇马再次站上球场,首发名单上的名字和三天前几乎一模一样。 首战平新月,次战对帕丘卡,三战对萨尔茨堡,三场比赛的首发阵容,皇马只改了两次,一次是因为罗德里戈要去踢美洲杯,另一次是阿森西奥第一轮就吃了红牌,不得不换人。更别说第二轮对帕丘卡,开场不到20分钟,主裁就举起了红牌,10个人残阵硬扛了全场。
上赛季皇马踢了多少场? 65场。队史123年里,这是第二高的数字。 从西甲到欧冠,从西超杯到欧超杯,球员们刚结束一个赛季的连轴转,本以为能喘口气,结果休赛期被世俱杯“截胡”。
这些球员很多都是国家队的顶梁柱,比如巴尔韦德,上赛季为皇马踢了58场联赛,转头又为乌拉圭踢了14场国家队,全年72场,平均每5天打一场。 好不容易等到国家队比赛日结束,以为能歇一周,结果又被叫到迈阿密,站在35℃的太阳底下跑满90分钟。
高温成了隐形杀手。 迈阿密的湿度常年保持在70%以上,足球在这种环境下,每跑10米都像背着沙袋。 皇马的体能教练组做过测算,球员在高温下的跑动距离会比常温下降15%,对手不会因为你累就放慢节奏。
萨尔茨堡的高中锋在上半场冲了三次禁区,尤文的后卫在小组赛末轮轮换时,还能慢悠悠地倒脚消耗时间,他们的核心球员,上周刚踢完意甲,这周只打了一场强度不大的比赛,体能储备像刚充满电的手机。
新帅阿隆索的高强度训练法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接手皇马第一天起,他就强调“纪律性”,训练课从早上8点持续到下午1点,对抗赛的强度比正式比赛还高。 有跟队记者拍到,贝林厄姆在训练中被撞翻后,扶着广告牌缓了五分钟才站起来。
这种训练法确实让皇马在季前赛找回了状态,消息人士透露:“教练组内部也有分歧,这么练下去,球员的肌肉恢复时间根本不够。 ”毕竟,职业球员的身体不是机器,再强的意志力也扛不住连续三周的高压。
再看尤文这边,小组赛前两轮简直像“开了挂”。 首战对开罗国民,迪马利亚替补上场10分钟就进了两球;次战对浦和红钻,弗拉霍维奇头球梅开二度,全程没给对手任何机会。
末轮对中前场大幅轮换,米雷蒂、加蒂这些年轻球员获得了出场机会,虽然被对手进了一球,但核心球员如基耶萨、米林科维奇-萨维奇,全场只跑了6000米,要知道,皇马的克罗斯在小组赛三场里,场均跑动距离超过11000米。
有人会说:“尤文这是藏着掖着,万一决赛碰到皇马怎么办? ”但换个角度想,能把体力留到最关键的比赛,本身就是种智慧。 就像跑马拉松的人,前半程不拼速度,就是为了最后10公里能冲刺。 而皇马呢?他们从小组赛第一轮就开始“抢跑”,现在到了“最后一公里”,腿肚子已经开始发抖了。
比赛当天,迈阿密的雨越下越大。皇马的替补席上,阿拉巴揉着大腿肌肉,眼神盯着场上的队友;尤文的替补席上,小基耶萨正和队友开玩笑,把毛巾甩在椅背上。
裁判吹响开场哨的瞬间,谁能笑到最后? 或许答案早就写在他们的跑动数据里,写在替补席的冷热程度上,写在这三天里球员们洗澡时,浴缸里排出的汗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