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环宝:46天,2场会议,6大部委!光伏行业“反内卷”升至国家战略

光伏行业这几年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2018年“531新政”一盆冷水浇下来,补贴削减、装机量受限,行业一片哀嚎,大批小企业瞬间出局。

但谁能想到,仅仅几个月后,随着技术突破和“碳中和”东风吹起,光伏又成了风口上的焦点。

卖牛奶的、做服装的、卖珠宝的……纷纷跨界入场,动不动就砸几十亿搞光伏,仿佛“有钱就能做光伏”。当时也有人大声疾呼“要冷静!要注意行业周期!”

但根本没人听得进去——场面太火热了,谁都怕错过这场财富盛宴。

结果可想而知:产能严重过剩,价格血崩,行业产能利用率一度跌到只有50%,产品价格拦腰砍半。亏钱成了常态,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怪圈。

01

行业层面:价格创新低,亏损严重

行业到底有多惨?来看看这些扎心数据:

2024年,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574.7亿元,进入2025年,亏损不但没刹车,反而加速了,通威一季度亏26.1亿,TCL中环亏近20亿,隆基也亏了14.36亿…行业巨头全线飘绿,二三线小厂更是惨不忍睹。

为什么亏这么狠?——产能过剩导致的!

2024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冲到325万吨,但全球实际需求只有大约150万吨,一半产能闲置。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才近553GW。产品堆得比仓库货架还满,价格只能一路向下俯冲,硅价也跌到有史以来最低点。

最夸张的是,企业为了抢订单已经开始“自杀式报价”。2025年光伏项目招标中,出现了比行业成本线还低的价位。这已不是“内卷”,可以说是“自残”了。

02

国家层面:光伏垮了,双碳目标怎么办

行业亏成这样,国家为什么这时候出手?——背后是一场输不起的能源战争。

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光伏是绝对主力。但如果企业一直在亏钱,哪来的钱搞研发?技术迭代停滞,我们靠什么实现新能源转型?

更严峻的是,国际市场上欧美正在加速追赶。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欧盟搞碳边境税,都在大力扶持本土新能源制造。如果我们还沉迷于“低价内耗”,未来可能不仅丢掉了国际市场,连技术话语权也会拱手让人。

光伏行业不能再“卷”价格了,得“卷”技术、“卷”创新。国家出手不是要打压行业,而是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03

经济层面:国家正全面治理内卷

眼下,“内卷”的何止光伏一个行业。从钢铁到外卖,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过度竞争、利润微薄已成为许多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国家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从宏观政策着手,致力于为市场建立更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

○ 6月27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获通过,为打击低价倾销等行为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

○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文,直接点名光伏行业存在的“无序价格战、同质化竞争”问题。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了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

光伏产业作为中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一环,凭借其战略地位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困境,自然成为这一轮治理行动中的重点对象。

04

政策空前:46天,两次重磅会议举行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密集推进。

6月30日,信义光能、福莱特等光伏玻璃十大头部企业共同做出决定,自7月起集体减产30%。企业主动刹车,已经传递出行业自救的强烈意愿。

仅仅三天后,7月3日,工信部迅速召集14家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座谈,明确提出要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现健康发展。

更引人关注的是46天后的8月19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六大部门共同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会议规格显著提升,参会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大至发电央企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释放出强烈的跨部门协同治理信号。

会议内容也更具针对性,提出四项清晰举措:

○ 调控产能过剩: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强化项目投资管理。

○ 遏制低价竞争:健全价格监测机制,严打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行为。

○ 规范产品质量:遏制虚标功率、侵权等乱象。

○ 推进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倡导公平竞争。

尤其明确提出“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这意味着清理无效产能不再只是口头提醒,而是真正要落实到制度和执行层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并未公开具体企业名单,而是将重点放在建立长期政策框架上,明确传递出“强监管、常态化”的治理决心。光伏反内卷,已从“行业自救”全面升级为“国家战略”。

系列政策迅速传导至市场。8月18日,华润电力3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结果显示:在23家投标企业中,仅2家报价低于0.7元/瓦,多数企业报价稳定在0.73元/瓦左右,显著高于infolink最新报价(组件0.67元/W)。

这一变化对于行业来说是积极信号。企业报价逐步回归理性,反映出厂商对恶性价格战的厌倦,以及对健康市场秩序的期待。

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所言:“下半年行业主要任务是整治内卷。”随着更多配套政策落地,一个更有序、更可持续的光伏产业,正在艰难但坚定地形成中。

光伏行业的“内卷”困局,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的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而在下游应用侧,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市场,因“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推动,企业绿电需求旺盛。2025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超过集中式光伏,成为新增市场的主力。

能环宝始终专注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突破内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上游需要通过技术突破不断降低材料成本,下游也需依靠数智化手段提升发电效率和运维水平。两者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走向良性循环。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预计2027年光伏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一半,发电渗透率提升空间大。2025年装机规模预测上调,国内由215-255GW上调至270-300GW,全球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

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光伏行业穿越当前寒冬,摆脱低价内卷困境的曙光已悄然浮现。而我们也持续投入数智化运维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实践,希望用实际行动,陪伴光伏行业走向更健康、更有价值的未来。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