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战打光了精锐,还是打出了精锐?对比王耀武、胡宗南就知了

有种老说法,就是说国军,也就是蒋介石那边,为啥会在解放战争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跑到那个小岛上度过余生,是因为他们的精锐部队都打光了。但这说法靠谱吗?根本不靠谱嘛!

首先得清楚,中国的抗日战争打得有多么艰难。之所以这么难,就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主要还是个农业国家,却要跟一个工业强国对抗。

比如说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已经能产635万吨钢了,而中国呢,才产了4.5万吨钢,这么点产量——哪里谈得上什么精锐部队,简直就是差远了。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敢于扬言“三个月内征服中国”,也是蒋介石倾尽心力组建的所谓“德式装备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缘故。

另外,对蒋介石集团来说,打仗就好像做生意一样,要想顶住日本鬼子,就得不停地买装备……可问题是,买来的东西,真的适合咱们中国士兵用吗?

比如说,日本鬼子的武器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挺好用。他们打仗时,小队是最小的单位,主要是围着掷弹筒来打。这意思就是说,不管是三八大盖步枪,还是歪把子轻机枪,都是围着掷弹筒,一起开火攻击的。

国军买的武器,常常是越高级越难上手,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高级的武器意味着得有足够的知识才能摆弄。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克虏伯,为啥他能玩转大炮?还不是因为人家留过学,在德国学的嘛。

杜聿明也是如此,黄维调侃他能“爬到坦克下面,拿起榔头敲敲这里敲敲那里,但手艺真不太行,顶多算个半吊子修理工……”

黄维算是说错了话,这说明杜聿明确实懂点机械,能搞定坦克,让它发挥出大作用。黄维最后为啥被抓住?还不是因为坦克坏了嘛。要是黄维也能像杜聿明那样,“趴到坦克底下拿锤子叮叮当当”地把坦克修好,他不就早就跑掉了吗。

这就是战争年代的情况,因为是个农业国,大家普遍没什么文化,吃了不少亏,可还不想着改变,怎么能说得上强大呢?

共军越来越厉害,靠的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就拿四野来说,他们在研究战术时,特别指出轻步兵得练好五项技能:打枪、扔炸弹、拼刺刀、搞爆破、挖战壕。

没想到,最后竟训练出了一支支顶尖部队,而且在后来的朝鲜战场上,把美军都给打败了——一比就知道谁更厉害了。

那么,国军抗战时是把精兵强将都打没了,还是越打越强,培养出了更多精兵?其实啊,是后者,他们打出了更多的精兵强将。

大家最常提起的就是远征军,他们为啥能在滇缅边境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呢?关键就在于他们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钢铁做得炮弹够多,另一个就是国军士兵虽然文化不高,但都经过了专门的训练才上战场的。这样一来,炮弹充足,士兵也训练有素,自然就能打胜仗了。

比如说,日本鬼子的第十八师团,那可是日军里的精兵强将。1937年淞沪会战那会儿,他们偷偷绕到国军背后,把国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这还不够,他们还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真是坏事做尽。之后,他们又跑到东南亚继续为非作歹,横冲直撞。

没想到在1944年,第十八师团在滇缅地区被孙立人和廖耀湘联手狠狠教训了一顿。他们在逃跑时,又是扔传单,又是立木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用中文说就是:“中国兄弟们,你们赢了,就别再追啦!”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而是服部卓四郎在战后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里提到的,他还详细描述了第十八师团的惨况:第十八师团下面的各个联队都散得七零八落,没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战斗了,每个步兵中队里剩下的士兵也就十来个……

最后,第十八师团被孙立人和廖耀湘打得差不多全军覆没了。廖耀湘立刻向蒋介石报告说:这次敌人(第十八师团)丢下的重武器和军车特别多,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很多人连尸首都扔在了山沟里。他们逃跑时的狼狈样,比两年前咱们国军从野人山撤退时还要惨。想起过去,看看现在,总算是报了大仇,官兵们都振奋不已……

到了新的一年,孙立人和廖耀湘带领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队伍,都成功挤进了国军最厉害的五个部队里面。而且在1946年,他们还追击我们的东北民主联军。你说,这难道不是战场上拼出来的精兵强将吗?

换句话说,抗日战争实际上让国军变得富裕起来,而共军却依旧贫穷。正因为这样,蒋介石才敢撕毁停战协议,大胆挑起内战,还扬言“三到六个月内消灭共军”。要是他的精锐部队真打没了,那他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唱和平赞歌的人。

但是,要说清楚这事儿,远征军其实不是最好的例子,咱们得看看王耀武和胡宗南的对比才更明白。

大家都知道,王耀武虽然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生,但他怎么能领导黄埔第一期毕业的余程万他们呢?原因就在于王耀武真的把第74军,也就是后来的整编74师,带得非常出色。在抗日战争时,他们四处征战,几乎参与了抗战的整个过程,因此被蒋介石称赞为国民革命军里第一个最棒的部队。

抗战结束后,王耀武手下的第74军竟超过了新一军和新六军,一跃成为五大王牌部队里的老大,这可真是战场上拼出来的精英部队。

说说胡宗南吧,他是蒋介石最得意的学生,被看作是头号大将。老蒋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居然让胡宗南长期守在陕北,说是“用武力保护延安”。结果这家伙几乎没上过战场,简直就是蒋介石养着的“精英部队”。

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胡宗南像猛虎下山一样占领了延安,一时间风光无限,可后来咋样了呢?想必大家都知道,最后他被咱们的彭老总用较少的兵力赶出了延安,胡宗南也就成了解放战争里的一个大笑话。

说说那个整编74师,它一直是咱们解放军眼里的劲敌,以前还突破了粟裕大将的防线,硬是把粟大将逼到了山东。虽说后来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打垮了,可重新建起来的它,就算只剩两个连的人马,到了济南战役时,还是块最难对付的硬骨头。

这就像抗战时候打出来的74师,重组后还是顶尖部队。反观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胡宗南,却一事无成直到终老。就拿1944年豫湘桂大战败退来说,老蒋本想让胡宗南挽回局面,结果啥忙也没帮上。

蒋介石气得直跳脚,破口大骂:宗南在西北白白训练了五年军队,原本打算作为最后反攻的精英部队,国内外的人都认为这支军队战斗力最强……结果却这样,军纪乱成一团,命令也没人听。我心里真是惭愧又惶恐,从来没有这么难过,真是痛心疾首……这种没脑子又没胆量的行为,绝对不能原谅!

因此,看来蒋介石也懂得,真正的精兵强将是在抗战的火线中锻炼出来的,光靠养是养不成的,那样只会养出“既无智慧又无勇气的废物”,说白了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就连蒋介石心里也清楚,哪里谈得上抗日战争消耗光了国军的精兵强将,导致国军在解放战争中一败涂地这种说法呢?

这也太逗了吧,但搞笑也得有个度。说白了,蒋介石之所以失去大陆,还不是因为本事不够嘛。

就拿曾泽生将军来说吧,起义前他统领的第60军,被人戏称为“60熊军团”。但曾泽生将军起义后,这支60军摇身一变,成了第50军,并且在朝鲜战场上大展拳脚,赢得了“50猛军”的称号,迅速成为了我军的精英部队……这个例子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