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巴石油合作陷僵局,地方武装称“资源属于我们”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国与巴基斯坦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声称将共同开发巴基斯坦“巨大的石油储备”。 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馆也确认了这项协议,认为它将为巴基斯坦带来急需的投资。

然而不到72小时,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领导人米尔·亚尔就向特朗普发出一封公开信,明确指出石油、天然气、铜、锂、铀和稀矿等资源位于“俾路支共和国”,不属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并警告美国任何未经同意的开发都将被视为侵略行为。

这封公开信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使得美巴协议陷入尴尬境地。 米尔·亚尔在信中强调,自1947年以来,俾路支地区是通过武力被巴基斯坦吞并的,这些资源属于当地人民,不能成为中央政府和外国交易的筹码。

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领土的44%,但人口仅占全国的10%。 该地区资源丰富,拥有巴基斯坦90%的铬矿、50%的铜金矿、60%的煤炭和35%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七大铜矿——雷克迪克铜金矿就位于此地。

尽管资源丰富,俾路支省却是巴基斯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当地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文盲率高达72%,半数人口日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 这种资源丰富与经济贫困的鲜明对比,成为当地分离主义运动滋生的重要土壤。

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问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历史上,俾路支人曾建立卡拉特汗国,但19世纪英国殖民者通过划分杜兰线和戈德史密斯线,将俾路支人的传统领地分割给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国。 1947年印巴分治时,卡拉特邦曾宣布独立,但遭到巴基斯坦武力镇压并被迫并入巴方。

安全问题成为美巴石油协议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俾路支省安全评级为“极端风险”,近三年发生了327起袭击事件。 2024年,巴基斯坦境内各类恐怖袭击事件达1200余起,造成2200余人丧生,而2021年的数据仅为425起和664人。

俾路支解放军(BLA)等武装组织长期活跃在该地区,反对外国投资特别是自然资源项目。 2024年8月26日,俾路支省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武装分子破坏交通和医疗设施,攻击军警机构,造成至少53人死亡。

这些武装组织不仅反对巴基斯坦政府,也袭击外国项目。 2023年8月13日,瓜达尔港的中方工程师车队就遭到袭击,“俾路支解放军”下属的“马吉德旅”声称对此负责。

从法律角度看,美巴协议面临严重障碍。 巴基斯坦宪法法院2023年判决明确承认部落自治区域资源优先开发权,联邦政府仅保留20%收益分成。 这意味着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巨型油田”,法律上根本不属于签约的伊斯兰堡当局。

根据《俾路支特别自治法案》,该区域资源开采权归地方部落联盟所有。 任何未经部落长老同意的开采行动都将被视为侵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俾路支领导人能够理直气壮地向特朗普发出那封公开信。

石油对巴基斯坦经济至关重要。 巴基斯坦央行数据显示,石油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进口商品之一,占进口总额的近20%。 2023—2024财年,巴基斯坦进口油气总额169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31%,是外汇支出的最大项目类别。

巴基斯坦80%—90%的能源需求依赖进口,如果国内石油资源能够得到开发,理论上甚至有机会成为能源出口国。 但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在2.34亿至3.53亿桶之间,远低于印度的48亿至50亿桶储量。

美国能源信息署2015年曾估算巴基斯坦拥有91亿桶页岩油资源,但这个数据存在严重问题。 地质模型与商业价值之间存在巨大鸿沟,91亿桶属于“技术上可开采”储量,实际勘探结果惨淡。

美国埃克森美孚2022年在俾路支省钻探深度超5500米后一无所获,最终撤离,留下3亿美元亏损窟窿。 雪佛龙、康菲等美企对当前协议反应冷淡,行业分析师指出美企在巴累计亏损超18亿美元后,更愿投资确定性高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特朗普团队将协议包装成“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胜利,但低估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深度绑定。 瓜达尔港运营权归属中国企业至2059年,配套炼油厂、输油管道均由中方承建。

反观中国在巴能源合作,始终聚焦炼化能力建设与技术转移。 中资帮助巴方将原油加工能力提升至每年4000万吨,使石油自给率从10%升至24%。 这种“造血而非输血”的模式,与美国的单纯资源开采思路形成鲜明对比。

巴基斯坦财政部长顾问库拉姆·沙赫扎德坦承:“当前80-90%的能源需求依赖进口”,但美方协议未触及核心痛点。 巴方最急需的是炼化技术与基建投资,而非单纯开采原油。

美方试图以关税优惠换取资源控制权,将对巴关税从29%降至19%,但巴方实际获得的是纺织品出口关税减免,与石油开发无直接关联。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协议设计削弱了约束力。

地区国家对美巴协议也表现出警惕态度。 印度外交部在协议公布后立即声明“反对改变争议地区现状”,伊朗革命卫队则向边境增派无人机部队。 这些反应表明美国在南亚的地缘战略面临多方制约。

#热问计划#巴基斯坦前参议院主席拉巴尼曾警告称,美国在贸易政策方面的随机性比较强,巴基斯坦在与美国开展合作时,应当关注美国在贸易和政治领域“优先事项快速变化”带来的风险。

2024年10月,巴基斯坦就因为特朗普的“敌意”言论,叫停了与美国的部分外交交往。 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巴基斯坦在与美国合作时不得不谨慎行事。

现在美国企业面临的实际困境是:设备已经运抵现场,但勘探工作全面停摆。 安全评估显示潜在袭击风险高企,公司高层只能重新评估进退。 初步损失估算已达数亿美元,包括运输和前期准备费用。

俾路支武装组织已经增加巡查,重申对外国企业的敌视态度。 米尔·亚尔·巴洛奇则在国外持续发声,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俾路支问题。

巴基斯坦政府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不想放弃与美国合作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国内反政府武装的压力。 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是对巴基斯坦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真正的战略主导力,从不来自强占资源的虚妄宣言,而源于创造价值的务实行动。

美巴石油开发协议因俾路支省的强烈反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法律归属争议及资源收益分配问题而陷入困境,暴露了国际能源合作中忽视地方实际控制权和利益诉求的风险。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