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拍马有绝活,蔡伦造纸留污点,沈括会学却坑朋友

据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可历史偏不信权威金句。毕竟,厚道人的下场,有时还真不如坏人的狗运。才华横溢而人品拉胯,这种一线天的存在,成千上万代都有。今天亲切地揪出三位,掀开他们的光环底裤:才华惊天地泣鬼神,可做人实属拉胯,真应了那句: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要说历史上混得顺利的那些人,总免不了要比演技。比卑微,有人能把鲸鱼拍成沙丁鱼;比无耻,有人能让三观倒车,拉出漂移轨迹。比如宋之问。这货,文字是磨出来了,面皮也是练出来的。能写会拍马,才思泉涌到能帮皇帝“圆场”,情商高到能当场“套圈儿”套中自己一袭锦袍,官运亨通比大牌空调还恒温。但是他那节节胜利背后,充满了像股市韭菜割得麻利一样的背叛和投机。

宋之问这人要是生活在朋友圈,绝对日更不带断。今天刚给某大佬点完赞,明天大佬落难,立马发个反转“感悟”,顺便实名举报曾经睡在他沙发的兄弟。别人求锦衣玉食,他老兄追求锦袍“反复横跳”。武则天搞大事,他是第一个举手站台。遇上二张兄弟说风凉话,他流口水地“折子”请安求抱大腿。等二张哪天说拜拜,他爬得比广告栏里抓小三的都快。朋友算什么?能卖则卖,还带快递服务。

真汉子不怕刷剧,就怕遇到宋之问这样的“剧本杀”玩家:谁火贴谁,谁栽踩谁,谁给转发就@谁。什么道义啊气节啊,都是纸糊的,还不耐水。可惜他拍马屁拍得再漂亮,也拍不出个好下场。马屁拍多了,自己变成马厩。最后官场风水一转,李隆基新上,点名清算历史残渣,一纸赐死,这为锦袍精英终于和锦袍躺在一起——再也不用为谁的马桶更香而困扰了。

出名要趁早,投机更要按时。宋之问的生活教训,就是“别和比你还不要脸的人比不要脸”,真会输得连朋友都不剩。古人说“宣传要见人,栽赃要见风”,这哥们一条龙服务,让后世文人无地自容。

说完这位诗界键盘侠,我们把镜头对准另一种才华的表演型人格——宫廷科技小天才蔡伦。造纸术发明一出,刷屏级影响。人类历史自此从“竹签扫码”升级到“纸质打印”。古代人写朋友圈终于不用打竹简。可是你以为这位纸界劳模是科学家?他其实更像宫廷公关:给谁抄作业都能加点“创新”,为哪一派操刀都能多留几手。

蔡伦,大号蔡侯纸,小号宫廷八面玲珑。小时候混得惨,都是被打压的小道士,一个嫉妒狂都能把他拿捏。好在他活出了“打不死的小强”。靠着一身太监本领,顺风耳搬运工,成功混成太后身边的小喇叭。问题出在,这喇叭能播新闻也能传谣言。皇权斗法硝烟四起,蔡伦的业务方向也风口浪尖。比如汉和帝和太后的通天大战,他一边喊打call,一边专搞阴招,忙着和太后配合内定,把皇家贵族宋贵人送上黄泉快递。

可惜冤枉好人是有代价的。有道是,祸种自飞灰。蔡伦因为发明造纸成功上位,名留青史。可惜人品这事儿,一旦穿邦了,比他那纸掉水里更难修补。汉安帝掌权,开始清算当年“甩锅群演”。蔡伦早上还在谢恩,晚上就开始收拾遗书,服毒自尽。“自古太监多能人”,没毛病,可惜人心险得比宫门深。最后“书没烂,名先臭”,也算一代工匠尴尬黄金落尽的终极注脚。

历史不是讲道德课的地方,所有赞美背后都有2.0的升级bug。再看沈括先生,按说这是中国版达芬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水利工程能玩出好莱坞特效,还能发明蒸馏法、搞仪表盘,优雅得跟百科词条投了魂似的。但您要以为他厚德载物,那比相信“学而优则仕”更天真。

沈括的杀手锏是脑子,不是良心。人家写《梦溪笔谈》,照样能用智慧“坑队友”。和苏轼喝杯酒,顺走首诗,回去顺手把兄弟推上“乌台诗案”火葬场。虽然没人拍到他亲手点火,但历史弹幕刷起来,全是“这小子不地道”。苏轼是文坛劳模,两朝被派去种菜养猪,沈括愣是装死。“友情有价,诗稿无情”,这“诗抄党”嘴脸。但凡情商高点,交友也不至于都是失联套餐。

沈括学识虽牛,人品评书只剩八卦。功过后人说,贵在自知。后院种田写论文倒是圆梦了,但人设崩起来也不是削个瓜的事儿。你说苏轼无怨?史书记载沈括还给他写信问候。朋友落难露头的都是带薪律师,这种事嘛,历史都懒得帮他洗白。

你看宋之问,可以做“文人卖友”榜样;蔡伦,一脚踩下科学史的同时把道德史拖进垃圾堆;沈括,科学家外衣里,藏着一套“兄弟你别怪我,我只负责学术”的操作系统。难怪后人总结,“才高八斗,德低三尺”,才华遮不住裤裆漏风。

三位“才德剪刀差”高手,恰好应了历史的荒诞悖论——人类一半伟大靠天分,另一半可耻凭人设。有人嬉皮笑脸熬成大佬,有人青史留名也能臭大街。宋之问会写会抖机灵,照样拍马翻车;蔡伦工艺顶级,投机也一级棒;沈括理工男爆表,做人却像买到山寨手机。

德行这玩意儿,有时候不如段位高。当你还榜样背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家几百年前已经在“德不配位、才配乱世”里上演连续剧。别以为历史用双脚投票,其实它就是那个用马甲刷好评的水军。有才没德不奇怪,有才有德才是偶然。

看似人人都喊做君子,结果君子都去搬砖了,小人包场开论坛。毕竟,当朝有诗仙卖友,后世才有造纸发明扎心,再往后科学大拿里,也藏着坑兄弟没商量的老江湖。你笑他们,历史其实更在笑你:看,把你们世世代代的道德情结都按在地上摩擦了。

所以我总结出一个真理:做人不要盲信才华,不要幻想德行,做人要有点自知之明,别用钞能力挑战厚黑学。毕竟,面对如此先贤,只能自嘲一句——历史不是德鲁伊,也不包治百病。剩下的,就让那些“死于德行”的人继续在青史里当反面教材吧。

才华是高铁票,终点站却得看人品检票。宋之问们、蔡伦们、沈括们,很幸运——能在自己栏目里开盲盒。可回头看,你会爱他们的成就,还是会服他们的为人?或许这问题,留着给历史当夜宵。反正教科书里功劳簿常翻新,骂名永远写在背影里。至于感觉不舒服?那就去读一读励志鸡汤,八成更想吐。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