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第一天,我邻居大爷拎着两斤香肠就飞塞尔维亚了,回来跟我说:那边人管我叫‘老铁’。”
大爷没撒谎。2023年塞尔维亚把护照章一盖,中国游客像开闸的水,一年冲进去十几万。贝尔格莱德机场的中文广播比我家楼下超市的促销喇叭还勤快,落地就能听见“欢迎回家”。我刷到过一条视频,中国游客在广场迷路,当地小哥直接开自家车把人送到酒店,油钱都不要,临走塞给人家一瓶自家酿的梅子酒。评论区一水儿的“这哪是出国,这是串亲戚”。
疫情那年更离谱。塞尔维亚医疗系统快崩了,中国飞机连夜运呼吸机,总统武契奇红着眼眶去机场接货,当场说“中国救了我们的命”。后来钢厂要倒闭,中国公司直接接盘,几千人饭碗保住了。现在那厂子门口立着块牌子,中文写着“好好工作,天天吃肉”,工人下班路过都拍个照发朋友圈。
最魔幻的是“577”这个梗。武契奇名字念快了像“577”,中国网友起哄喊他网名,他居然在直播里接茬:“对,我就是577,记得给我点赞。”那天弹幕疯了,满屏“577来了”,连外媒都懵了:一国元首给自己起中文外号?塞尔维亚人倒挺淡定,说总统本来就是个爱刷手机的“网瘾大叔”。
现在贝尔格莱德街头,中文招牌比奶茶店还多。孔子学院下课的塞尔维亚学生,拎着煎饼果子去中资企业面试,张口就是“你好,我想试试”。玛莉娜就是典型,学了三年中文,现在在中国公司做翻译,工资翻倍,周末带同事去她奶奶家吃烤羊,奶奶乐得直拍大腿:“中国孩子真能吃!”
免签之后更夸张。中国游客把房东逼成了中文十级,民宿老板学中文的劲头比当年考大学还足。有个老太太为了跟中国客人聊天,把手机语音翻译按得发烫,现在能蹦出“今天天气真好,要不要喝李子酒”。中国游客回国前把剩下的第纳尔塞给她,她死活不要,最后塞给人家一袋自家种的苹果:“带回去给邻居尝尝,说是塞尔维亚奶奶送的。”
武契奇在电视上说:“没有中国,我们不知道还要熬多久。”这话一点不官方,像家里大哥喝多了掏心窝子。中国网友听完更来劲,直接把他照片做成表情包,配文“577带你飞”,他居然转发了,还配了个笑脸。
现在去塞尔维亚,感觉像去隔壁省。机场中文标识比我家小区还清楚,出租车司机用中文说“你好”,酒店前台放着中国茶包。中国游客在小酒馆跟当地人拼桌,烤肉一端上来,两边筷子叉子一起上,最后抢着结账,老板笑得直拍肚子:“下次再来,给你们留最大的羊排。”
我问过玛莉娜:“你们为啥这么喜欢中国人?”她啃着苹果说:“你们帮我们修桥,救我们工厂,还教我们说‘老铁’,这朋友能处。”说完掏手机给我看她和同事的合照,背景是钢厂新修的篮球场,球框上挂着中文横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所以啊,哪有什么高大上的外交,就是今天你帮我扛呼吸机,明天我请你吃烤肉,后天一起喊“577”。国与国之间,说到底跟邻居处对象一个道理:你对我好,我记在心里,下次你搬家,我第一个扛着冰箱下楼。
现在问题来了:下次你出国,是想看风景,还是想找个喊你“老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