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风暴席卷:粮食、经济与能源面临多重挑战

到了2025年,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碰上了一场极其反常的高温风暴。刚刚经历了38度的七月,紧接着又迎来了41度的八月。

好多城市的地表温度都破70度了,一倒水上去,瞬间就蒸发没了。

从2025年开始,这次席卷全球的高温热浪嘛,势头那是相当凶猛,几乎摧毁一切,悄悄地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在无声中重塑着整个全球的经济格局。

联合国已经敲响了警钟,地球越发炙热,局势变得越来越危险,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高温危机里事不关己。

这股高温天气到底会给全球的通货膨胀、粮食短缺以及能源紧张带来多大的影响,确实令人忧虑。

酷暑有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策划崩塌。

全球大部分重要粮食产地都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偏偏受到“热穹顶”效应的影响,这两块区域变成了这次高温和干旱的重灾区。

比方说,欧洲某些地方的玉米产量因为干旱受损。今年7月,河南驻马店遇到高温干旱,降水只下了6毫米,同比同期减少96%,降水这么少,夏天的粮食收成恐怕不太乐观。

再说说,号称“欧洲粮仓”的塞尔维亚也暗示今年的粮食产量会大打折扣,甚至一些农户说减产能到70%。比较关键的是,粮食这个东西跟普通货物不一样,每减产1%,它的价格就能涨大约8.5%。

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会少掉6%以上,而水稻和大米的减产大约是3%。照这个势头,要是高温持续不断,粮食价格可能会涨个25%到60%的范围,也不是乱说的。

去年,日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高温导致大米减产,短时间内米价猛涨,5月份10公斤米竟上涨到210元,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居然出现了“全民抢米”的热闹场面。

如果高温风暴持续不止,恐怕不只是日本,其他许多国家也会陷入粮食危机。要知道,2024年全球大约有7亿人面临饥饿,一旦粮食产量继续减少,挨饿的人数还会大幅增加。

酷热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利刃,直戳全球经济的命根子。

就拿欧洲来说,今年那边的高温可是频频爆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40度甚至超过45度的酷暑,导致好多工厂都不得不停工,1300所学校也都关门歇业。光在西班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有上百一十的人因为高温出现了生命危险。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旅游业占了两国GDP的10%以上,按理说夏天应该是旅游的旺季嘛,可偏偏因为天气太热,大家都不怎么想出门,结果两国的GDP因为这暑热天气打了折扣。

再者,欧洲的重要航运线莱茵河的水分大量蒸发,水位降得挺厉害,货船通不过去,运输也变得困难多了,成本就跟着飙升。商品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只能调高售价,结果物价一路上涨。这种情况,不光对欧洲,整个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酷热天气也会让全球能源的紧张状况变得更严重,短缺的问题会更加凸显。

2022年,由于四川出现了异常的高温天气,湖泊里的水分快速蒸发,导致水电的发电量大幅度下降,这对一些居民的生活和工厂的正常运转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今年高温一来,英国的水力发电量直线下滑了40%,法国部分核电站也被迫关闭。正值夏季用电高峰,发电量减少带来了不少麻烦,各国的电费一下子飙升,大规模停电的情况也频频发生。到了6月下旬,欧洲的电价几乎翻了一番,每兆瓦的电费高达400多欧元,折算成人民币也超过三千块。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势下,原本寄希望于AI和电动车产业带动经济突围,可这两块产业耗电个挺大,遇上高温造成的电力紧张,未来经济的前景看起来也有点阴云密布。

不过,高温背后的全球变化,虽说不全是灾难,或许还能变成个转机。人类长久以来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得越来越热。虽然高温带来不少苦难,但也促使人们不得不找新出路,各国纷纷加大在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上的投入。

我国的光伏公司已经在非洲搭建了太阳能降温站,新能源产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是领跑者,在这场大规模变革中走在了前面。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