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宿迁:一场球赛里的“人走场净”

比赛结束的哨声刚响,宿迁奥体中心的看台上就热闹起来。

球迷们三三两两起身离场,有人还在回味刚才的精彩进球,有人已经掏出手机查看下一场比赛的时间。

可奇怪的是,两万多人离场后,看台上愣是找不到一个饮料瓶,连张废纸都看不见。

这场景把刚来实习的保洁阿姨都看傻了:"俺滴个乖乖,这帮球迷素质咋这么高?"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比赛前说起。下午四点不到,千鸟园广场的公交站台就挤满了穿绿色球衣的球迷。老刘扯着大嗓门问司机:"师傅,这车能直接到球场不?"司机乐呵呵地回他:"放心,专线直达,保管不耽误你喊加油!"车上坐的都是熟人,你一句我一句聊着球队战术,热闹得跟过年似的。要搁以前,大伙儿都开车去,路上堵得心焦,现在坐电动公交,又省心又环保,一路上还能跟球友侃大山,美得很!

进场的时候更省事。小王拿着手机在闸机上一晃,"滴"的一声就进去了。后面排队的大爷看得直瞪眼:"现在看球跟超市买菜一样方便?"工作人员笑着解释:"叔,这叫无纸化,环保还防黄牛,多好啊!"要搁以前,光是排队取票就得等半天,现在手机一点就搞定,连黄牛都没生意做了。一场比赛下来,少用了两万多张纸,这些纸要是连起来,能绕球场好几圈呢!

球场里头,每隔五十米就摆着分类垃圾桶,蓝的装可回收,灰的装其他垃圾。志愿者小张举着喇叭来回走动,活像个移动的垃圾分类指南。最让人感动的是散场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拉着爸妈的手,非要把座位底下的瓶盖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场景,比看进球还让人暖心。宿迁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的柯主任说得好:"球迷素质上去了,咱们城市的脸面就亮堂了。"

要说这背后的门道,那可不止是球迷自觉这么简单。宿迁公交集团专门抽调了八十辆新能源公交车接送球迷,这些车跑一趟的碳排放量只有普通公交的一半,相当于在城里种了两百棵树。楚润数据集团的副总陈兆国算过一笔账,光是无纸化票务这一项,一个赛季下来省下的纸能把办公室堆成山。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的张希良教授看得更远。他说现在全球的体育赛事都在打环保牌,从奥运会到社区比赛,谁家办得绿色,谁就有面子。以后说不定还能搞个碳积分,球迷看比赛省下的碳排量能换球衣换门票,那才叫真带劲。

比赛结束一个小时后,保洁人员开始例行检查。他们拎着空垃圾袋在看台上转悠,愣是没找到什么活儿干。有个老保洁员嘀咕:"干了十几年,头回见这么干净的球场。"这话传到球迷耳朵里,大家都乐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球要踢得漂亮,场子也得干干净净,这才对得起"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招牌。

要说这场球赛最大的赢家,还真不一定是获胜的球队。两万多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看球和环保一点都不冲突。当终场哨响起的时候,宿迁人带走的不仅是比赛的记忆,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比奖杯更珍贵,因为它属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

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